可口可樂作為世界軟飲料行業的最卓越的公司之一,如果不提高警惕也會陷入慣性思維之中。從羅伯特·戈伊蘇埃塔接任可口可樂的CEO時,他向高層主管們提出了這麼幾個問題就可以看得出來:
“世界上44億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液體飲料平均是多少?”
“64盎司。”(1盎司約為31克)
“那麼,每人每天消費的可口可樂又是多少呢?”
“不足2盎司。”
“那麼,在人們的肚子裏,我們市場份額是多少?”
羅伯特·戈伊蘇埃塔這一係列問題正是說明一個公司和個人都應該時刻充滿不滿足感,不能陷入已經成功的慣性思維,因為今日的成功不代表明日的成功,隻有不斷保持危機意識,才不會被來自各方麵的競爭擊敗,也隻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才能夠在危機真正來臨時,遊刃有餘地去應對。
我們身處的這個多變的外界環境,而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督促我們適應外界的環境。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適應,所以很容易陷入這個環境中為自己加上習慣的牢籠,所以會感覺麻木、沒有方向感。要打破這個習慣的牢籠,我們必須先摒棄慣性思維,隨後適當給自己增加壓力,提升危機意識,這樣我們才能不被牢籠限製,最終超越自己。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跳蚤效應
跳蚤從地上隨便一跳,就能夠跳起一米多高。現在我們將跳蚤放入一個盒子中,在盒子不足一米高的位置放個蓋子,這時跳蚤跳起來就會撞到蓋子。長此以往,在某個時刻我們將蓋子拿掉,會發現跳蚤雖然會繼續跳,卻已經無法跳到一米以上了。甚至直到生命結束都是如此。為何會如此呢?那就是它們調節了自己跳躍的高度,並適應了這種情況,不會再發生改變,這就是跳蚤效應。
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樣,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我們周圍有許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應該做些什麼,可就是遲遲拿不出行動來。根本原因乃是他們欠缺一些能吸引他們拚搏的目標。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美國國家品質獎是美國企業界的最高榮譽。這個獎項,必須是全國生產最高品質產品的企業才能拿到。為了贏得這個獎項,摩托羅拉公司從1981年就開始了準備和努力,他們派出了一個偵查小組,分赴世界各地進行考察,關鍵是考察那些世界各地表現異常優秀的製造機構的情況,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也看看他們是如何精益求精的。摩托羅拉公司若想成功,必須要大幅度降低他們工作的錯誤率,這使得摩托羅拉公司所有員工都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批以時計酬的工人,負責指出錯誤並有獎賞。結果是產品錯誤率降低了90%,但摩托羅拉公司仍不滿意。隨後又設定了新的目標:所生產的產品合格率要達到99.997%。所有摩托羅拉員工,都收到了一張皮夾大小的卡片,上麵標示著公司的目標。公司還製作了一盒錄像帶,解釋為什麼對99%的產品無故障仍嫌不足。這盒錄像帶指出,如果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以99%的品質來工作,那每年就會有二十萬份錯誤的醫藥處方,更別說會有三萬名新生兒,被醫生或護士失手掉落地上。試問,99%的品質,對於將其性命托付給摩托羅拉無線電話的人而言,是否足夠?
1988年,66家公司開始競奪美國國家品質獎。大部分參賽單位都是一些像IBM、柯達、惠普等大公司的某一部門,但摩托羅拉卻以整個公司為單位參加競賽,並以絕對的優勢輕鬆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