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積極心理學與生活:讓積極心理伴隨我們每一天(2)(3 / 3)

噪聲會導致身體疾病,同時也會影響人的情緒。它可以引起人們煩躁不安、心情變壞、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響休息和造成睡眠障礙等現象,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噪聲定律。噪聲有時會形成對別人強烈的情緒幹擾,甚至使人方寸大亂。許多作家之所以喜歡到遠離城市的地方去寫作,就是為了躲避城裏密集的噪聲。

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環境是人們獲得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在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烈的今天,良好的環境甚至已經被提上了人們的消費日程。比如,德國設計師Rimkus計劃在上海推出“上海寂靜驛站(Shanghai ArtStation of Silence)”(簡稱SASOS),人們可以通過投幣來享用SASOS所提供的“絕緣空間”,在這個空間裏,人們唯一能夠聽到的就是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能夠看到柔和的黃光,嗅到令人放鬆的森林氣息。若在SASOS裏安靜地待上5~10分鍾,疲憊的心靈就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鬆。

今天,科技高速發展,人們也享受到了高度文明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但是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卻在不動聲色地奪走我們的健康。為了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合理地設置舒適的生活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對於室內溫度而言,冬天宜保持在18~25℃,相對濕度為30%~80%;夏天則應調控在23~28℃,相對濕度在30%~60%為佳。

其次,綠色植物是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不能缺少的,它們能夠淨化空氣,而且帶給我們美好的視覺享受,讓我們心情愉悅。一般來說,綠色植物擺放密度要適度,就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而言,擺放兩盆1.5米高的植物比較合適。需要注意的是:晚上,臥室內不宜擺放植物,因為植物夜間呼吸作用旺盛,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於人體健康。

再次,為生活環境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顏色。不同的顏色能產生不同波長的電磁波來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促使腺體分泌激素,有效調節人的心理和機體。

綠色:能夠鎮靜神經、緩解視疲勞,對煩躁、心理疲勞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時間處於綠色的環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進而減退食欲。

藍色:具有調節神經、鎮靜安神的作用,但對於精神衰弱或憂鬱的人而言,藍色的生活環境會加重心理問題。

黃色:對健康者能起到穩定情緒、增進食欲的作用,對情緒壓抑、悲觀失望者,卻會加重情緒的消極程度。

白色:使人不容易暴躁、動怒,能緩解衝動情緒,但不利於孤獨症、抑鬱症患者。

粉色:和白色一樣能夠穩定人的情緒,但是它不會給孤獨、精神壓抑的人帶來負麵影響。

黑色:有清熱、鎮靜、安定的效果,能顯著改善人激動、煩躁、失眠、驚恐的心理狀態。

為自己的生活環境配置合適的顏色,可以起到消除疲勞,抑製煩躁,控製情緒,調整和改善身心狀況的效果。

最後,讓生活的環境中時刻洋溢著美妙的聲音。

與噪聲不同,美妙的音樂能夠給我們帶來美好的聽覺和心靈享受,比如莫紮特的音樂就是我們調節心理的最佳選擇。伊利諾伊大學的神經科專家約翰·休斯認為,莫紮特的音樂模式平均每20~30秒鍾會重複一次,這與腦電波的時間長度和中樞神經係統的某些活動時間相一致。因此能夠很好地調節人的身心狀態。

給自己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讓自己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之餘,能夠充分放鬆、愉悅身心,享受寧靜的生活,讓健康一直陪伴在自己左右。

心理啟示錄

如果你去過哈佛,就會感歎其環境的美麗,置身於那樣的環境中,人的心情似乎立刻就好了起來。綠樹成蔭,沒有高樓大廈,圖書館、宿舍的空間都足夠開闊,街道幹淨整齊,沒有太多的汽車,非常寧靜……整個哈佛的環境洋溢著寧靜、舒爽的氣息,為人的心理處於積極的狀態創造了條件。然而,置身於城市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同樣懂得走到積極、舒適的環境中去,給自己帶來積極的心理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