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信,靠科技,靠廣大科技人員,中國人不僅有能力養活自己,而且還能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
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世界帶來了福音。——(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
雜交水稻之父
1979年4月,袁隆平首次走出國門,赴國際水稻研究所的所在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遠郊的洛斯巴洛斯鎮——參加一次重要的國際水稻科研會議。
這次會議將有2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科學家參加。同行的中國水稻專家共4人,袁隆平是應邀在會議上宣讀論文的科學家之一。
由於是第一次出席國際會議,袁隆平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他知道那是一個英語環境,自己用英語說話,不知那些“老外”能不能聽懂。他特地買了英語磁帶,專門擠出時間聽,遇到疑難就查詞典,進行強化訓練。有一段時間,他強迫自己每天記100個英語單詞。赴會的路上,他還老想著自己用英文寫的題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的論文稿。
會議開始後,他認真聽取各國專家的發言。根據會議安排,每組由兩個專家發言,一人宣讀論文,一人負責即席答辯。
第一組發言的是日本的新城長友和一位美國專家。新城長友是袁隆平景仰已久的人物,他曾訪問過中國,但那時袁隆平一頭紮在雜交稻實驗田裏,沒有和這位著名人物見麵交流的機會。
新城長友開始回答提問了,他的英語說得結結巴巴。袁隆平一邊認真聽,一邊對自己的英語會話能力自信起來。
輪到中國專家宣讀論文和回答提問了。袁隆平負責回答問題。
一位外國專家問:“中國雜交稻製種的異交率高,是通過什麼措施提高異交率的?”
他準確地理解了對方的提問,並用英語清楚地回答:“第一,割葉,掃除傳播花粉的障礙;第二,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外國專家對這套有中國特色的方法很感興趣。袁隆平詳細地用英語進行了講解,他的回答使外國專家大為折服。這次會議,各國專家一致公認,中國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居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在國際水稻領域首次亮相後的第三年,即1982年的秋天,馬尼拉市洛斯巴洛斯鎮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的又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先生莊重地引領袁隆平走向主席台。
這時,投影機在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頭像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英文字幕。頓時,會場為之歡聲雷動,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膚色的學者和專家一致起立,向袁隆平鼓掌致意。
這一安排令袁隆平料想不到,大吃一驚,但他還是從容地向人們揮手致意。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先生在發言中說:
今天,我十分榮幸地在這裏向你們鄭重介紹我的偉大的朋友、傑出的中國科學家、我們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特邀客座研究員——袁隆平先生!
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世界帶來了福音。
斯瓦米納森先生擔任過印度的農業部長,也是著名的水稻專家,他曾在印度大力推廣半矮稈水稻、高產矮稈小麥,對印度農業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由於他的盛情邀請,直到1986年的幾年間,袁隆平前來國際水稻研究所合作和指導研究22次,與在這裏工作的各國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這次會議期間,菲律賓報紙頭版刊登了袁隆平的照片和“雜交水稻之父”的大字標題。從此,袁隆平在國內和國際上贏得了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