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大宇總部為何始終對上軟的管理策略如此冷漠呢?這主要是2003年後,單機遊戲市場的日益衰落,開發公司紛紛解散或倒閉。隨著盛大公司掘到第一桶金的誘惑,更多的單機開發商轉向網絡遊戲開發,大宇也是其中之一。但初次的幾次試水均告失敗,產生了巨額的虧損,加之單機市場的萎縮,對大宇的財務狀況更是雪上加霜。連續幾年虧損對上市公司的打擊是非常致命的,對於現在的大宇來說,迫切需要利潤來填補虧空,而《仙劍三》創造的利潤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盡管在網絡遊戲市場屢次失利,但大宇並沒有動搖轉型的決心,並不斷加大投入。對單機遊戲研發的預算則不斷削減,從《軒轅劍五》的素質中即可看出端倪。姚壯憲的想法也比較類似,他在不斷擴展新的產品思路,積極著手研發網絡遊戲。於是,上軟的《仙劍四》就是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開始了研發工作。
“大宇工作八年,看過太多滄桑,又小又窮的上軟照顧仙劍六年,雖然辛苦,雖然不能做到更好,但是無懼無悔”—摘自張毅君BLOG
5.壯士斷腕
拿著極其有限的資金,卻承載著無數玩家的期望,不允許有半點敷衍和粗心;付出超過常人幾倍的勞動,卻拿著低於行業標準的薪水;用心製作的遊戲,卻換來那些使用盜版的玩家無端的指責和唾罵,這就是上軟員工一直以來都在承受的壓力。
在《仙劍四》的很多人物對話,都強烈地透露著一種滄桑和辛酸,這難保不是製作人員的心聲。在遊戲一處隱藏地點裏,仙四開發人員化身為一個個小妖怪,向玩家訴說心中的理想和委屈,看了這些,讓人心中覺得不是滋味,仿佛這些結局早已注定,隻是時間問題而已。難怪有不少玩家在玩後感慨的說,仙四的故事其實就是上軟自己的故事。
在仙四的正版說明書中,張毅君寫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前言。其中道出了上軟這七年來的辛酸曆程,以及不足為外人道的煩心事。“或許離開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最為可惜的便是某些受不了玩家辱罵而心灰離開的戰友。他們超量工作仍能怡然自得!看著銷售量好象很高但利潤很低的成績還能繼續奮鬥!一邊玩著歐美大作一邊看著資金限製下自己的作品還能保持希望!但是每當麵對惡意的批評,卻往往不支倒地。”
看到這裏,不知那些等遊戲出了,就在網上四處打聽“有下載嗎”,然後隻玩了個開頭就就跑到論壇上大罵“垃圾”、“和FF、DQ完全沒有可比性”的所謂“玩家”,現在又作何感想?
張毅君在前言中還寫到,“百年之後,仙劍本身並不重要,賺的多少也不重要,付出多寡也不重要,因為一切終將歸於塵土……重要的是遊戲乃人性所驅,不懂得經營、把握、和堅持,便是等著他國文化洗腦,年輕一代將不負記取何為傳統文化,豈不為國人悲哀?”
可見,張君並不僅僅是把“仙劍”當作一款遊戲在做,他希望“仙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將浩瀚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滲入到每一位玩家的心中。盡管仙四各方麵都不如那些國外的大作,但這種文化底蘊卻是他們所不具備的,因為仙劍是我們中國人開發的遊戲,如果有朝一日仙劍、軒轅劍都不複存在,或名存實亡,那麼對於中國玩家來說絕對是一件悲哀至極的事。
但是,盜版和玩家的惡意中傷還打不倒堅強的張毅君,讓他下定決心離開的是對總部的積怨。仙四在內地的利潤約有1000萬人民幣,這部分本應該為發展上軟、開發仙劍五而準備的資金,卻大部分都要挪用到其他項目上,留給張毅君的隻有600萬,這和七年前開發仙三、三年前開發仙四的資金規模相同,但不同的是,如今的人力物力的成本是多少?如今遊戲的開發規模又是多少?很多人和喜歡拿仙四和最終幻想做對比——好,最終幻想7的純開發費用是4500萬美圓,按當時的彙率折合人民幣為3億6千萬,那些整天批判仙四不如國外大作的人不妨算算,這個數字大約是上軟開發資金的多少倍?
那麼,你現在知道為什麼仙四的動畫又少又難看,畫麵有些過時,人物動作有些呆板了吧?好,如果你明白了,我也不希望你說什麼,做什麼,明白就好。
仙四的誕生多少帶有一些悲劇色彩。本來是好好的遊戲,卻被starforce加密軟件弄得頻繁卡機;正版驗證無可厚非,但偏偏就因為服務器太少造成擁堵而無法認證;台灣出精裝版也是好事,但就是因為質量低劣打擊了玩家收藏正版的熱情。
不明真相的玩家痛罵仙四、痛罵上軟,這不就是張毅君在前言中所擔心的事情嗎?看著這些無理的謾罵,回想大宇這麼多年來對上海軟星的冷遇,未來又要麵對仙五等數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張毅君真的覺得有些倦了。
2007年9月,張毅君、張孝全辭職,上海軟星官方論壇關閉,上海軟星公司宣布解散。上海軟星的剩餘工作,包括研發、運營等將由北京軟星全部接手。來自官方的說法是“上軟將並入北軟”,然而上海軟星的員工似乎無一人加入北軟。
公司原本放於櫥窗內的各種仙劍的周邊均已經被各位員工瓜分一空,以作為對其長久工作的紀念,目前櫥窗內已經空空如也,正式結束了其使命
6.結束語
得知上軟解散的消息後,很多玩家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感傷。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家製作公司,而是一個充滿靈性、血性、個性的團隊,一個深喑中國傳統文化,堅持獨立風格的遊戲製作人。未來也許會有仙劍,但必定不會是那個工長君的仙劍了,必定不會是那個有些滄桑、有些自嘲、但骨子裏卻透出一股桀驁不馴、一股中國人的尊嚴的仙劍了,必定不會是那個能讓玩家落淚的仙劍了。我始終認為,一個遊戲的形式可以被照搬,但其中的靈魂卻是無論如何也拿不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