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宮跟其他後宮殿閣一樣也是兩進院,正門為承乾門,從承乾門進入第一進院落,院內的正殿就是承乾宮,這是一座麵闊5間的黃琉璃瓦歇山頂式的建築,簷角安放了走獸5個,簷下用了單翹單昂五踩的鬥拱,內外簷上裝飾著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都是檻牆、檻窗,雙交四梡菱花槅扇門、窗。殿內是方磚鋪地,天花上是彩繪的雙鳳,正間上懸掛著乾隆帝禦題的“德成柔順”匾額。殿前有寬敞的月台伸出。承乾宮的東西還各有配殿3間,配殿也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東配殿日貞順齋,西配殿日明德堂。配殿的簷下裝飾的是旋子彩畫。
第二進院落的正殿也是一個麵闊5間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簷下有鬥拱設計,裝飾著龍鳳和璽彩畫。後殿的兩側分別建有耳房。東西也各有配殿3間,都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上麵裝飾有旋子彩畫。跟其他後宮殿閣一樣,後院的西南角也有一座井亭。
承乾宮在明代的時候是專為貴妃所居的,到了清代的時候是專為後妃所居住的,清順治帝最寵愛的董鄂妃就曾在這裏居住過,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後、琳貴妃、佳貴人,鹹豐帝的雲嬪、婉貴人等都曾在這裏居住過。
居住在承乾宮的鹹豐帝生母
鹹豐帝的生母鈕祜祿氏,是道光皇帝的第二位皇後,這位女性是後宮成千佳麗中不多見的奇女子。她幼年時期隨做官的父親在江南生活,從小就是一個聰慧的人,在江南時期,她研究了當時比較流行的民間玩具七巧板,掌握了這個技巧後,她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發明,用木片排成“六合同春”四字。後來,她的發明在宮中廣為流傳,當然在民間也是流傳甚廣。到了鹹豐年間,各地還有很多模仿她的思路開發的玩具。
鈕祜祿氏剛一入宮的時候被封為全嬪,幾年後晉升為全貴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她生下了鹹豐帝。關於鹹豐帝的出生問題,野史上有很多傳言。傳說道光的祥貴人比鹹豐帝的生母全貴妃早懷孕十天,但全貴妃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早出生,就向禦醫尋求各種方法,禦醫說如果早生的話,恐怕身體不會很好。全貴妃表示:隻要早生就可以了,如果生出大阿哥,重重有賞。就這樣,鹹豐帝在未足月的時候就出生了,正是由於先天不足,鹹豐帝一生體弱多病,英年早逝。全貴妃之所以要自己的兒子早出生,是有一定政治考慮的。鹹豐雖是道光帝的第四子,但道光的長子是宮婢所生,地位太低,第二、三子都在二、三歲的時候早天了,所以,鹹豐作為道光實際的第二子,無論在身份上還是地位上都是非常有利的。
全貴妃很得道光皇帝的寵愛,道光十三年,道光的第一任皇後佟佳氏去世後,道光就把她晉升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之事,次年就正式冊封她為皇後。
鈕祜祿氏在做了六年的皇後後突然死在了承乾宮,因為此事涉及到皇宮的隱秘,所以道光皇帝縱是悲痛萬分,也沒有追究。道光皇帝為這位皇後定的諡號是孝全皇後,由這個全字也可以看出道光對她的評價之高。而後來之所以道光選擇鹹豐做皇帝,恐怕也是由於思念孝全皇後的緣故。孝全皇後去世後直到清末,承乾宮正殿的東屋一直懸掛著她的畫像以及神龕、佛像等。
鹹豐皇後的寢宮——鍾粹宮
鍾粹宮也是內廷東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承乾宮的後側,在整個東六宮中位於西北角,與其他後宮宮殿一樣也是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剛一建成的時候名字是鹹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時候才更名為鍾粹宮,明隆慶五年(1571年)的時候把鍾粹宮的前殿起名日興龍殿,後殿叫作聖哲殿,並把這裏改為皇太子的居所,後來又回複為鍾粹宮的名字。清代的時候也一直叫這個名字,並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經過了多次修葺。在清晚期的時候,在宮門內添加了垂花門、遊廊等。
鍾粹宮整個宮殿是一個二進院落,大門是鍾粹門,進入鍾粹門就是一進院落的正殿鍾粹宮,這是一個麵闊5間的黃琉璃瓦歇山頂式建築,前有出廊,簷脊安放了5個走獸,簷下有單翹單昂五踩鬥拱,裝飾的是彩繪蘇式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冰裂紋、步步錦支摘窗。室內天花原來是徹上明造,後來加了天花頂棚,方磚鋪地,明間懸掛著乾隆禦題的“淑慎溫和”匾額。殿前院內各有東西配殿3間,配殿前也有出廊,也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簷下裝飾的是蘇式彩畫。
鍾粹宮的第二進院落的正殿也是麵闊5間,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簷下裝飾的是蘇式彩畫,兩側各有耳房數間。院內的東西各有配殿3間,都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院內西南角的地方還有1座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