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方林(鄧發)同誌介紹了你的情況後,我一直盼你早日來新疆工作。一個星期以前,在方林的引見下,你我會晤並暢談了三個小時,我深感周先生學識淵博,才能過人,尤其對財政金融方麵的見解和理財的辦法,更令我信服。兩次聘請,先生終於允諾,我不勝榮幸。”
毛澤民態度誠懇地說:“我原本去蘇聯治病。來到新疆,督辦盛情挽留,我出於鞏固抗戰後方的需要,出於幫助督辦整頓財政,以穩定政局的需要,數日前答應留在新疆工作。”
“你說要請示延安,可曾批準?”
“黨中央和毛主席已經批準,同意我留在新疆工作。”
“這太好了!十日前我已寫好委任狀,任命周先生為省財政廳副廳長,代理廳長職務。望先生及早上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盛世才過於樂觀,不禁使毛澤民陷入沉思,感到財政問題的嚴重,非比尋常,有必要指出問題的要害,於是侃侃而談,直言不諱,目的在於根除頑疾,對症下藥。然而盛世才聽後不禁瞠目結舌。
“非常感謝督辦對我的信任和美好的祝願。不過督辦的心情我可以理解。然而欲速則不達。我想我們還應當正視目前的現實,麵對事實,做到心中有數,方能采取有效措施,達到整頓極端混亂的財政狀況的目的,否則事倍功半,往往會無濟於事的。”
當毛澤民很認真地談出上述看法之後,盛世才不以為然地說:“問題能有如此嚴重嗎?”
毛澤民想,如果一個醫生想要救活一個垂危的病人,首先得想法解除病人的諱疾忌醫的心理,然後方可摸清病因,消除痼疾,達到起死回生的良好目的。
而新疆財政的混亂就像盛世才的心病,為了達到整頓財政的目的,就必須消除盛世才的病態心理和虛偽的麵紗。於是他果斷而又直言不諱的說:“目前新疆的經濟已到日趨崩潰的邊緣。通貨惡性膨脹,物價不斷飛漲,官僚地主橫征暴斂,貪汙成風,災星高照,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如此下去,勢必又會出現動蕩和不安,造成混亂的政治局麵,影響抗戰後方的鞏固,其後果不堪設想。望督辦深思。”
盛世才自稱霸新疆之後,慣於對外粉飾太平,顯示自己的才能。曾對關內展開一係列輿論宣傳,借他人之口宣傳自己的功德,借他人之筆宣揚自己的建樹。而今被毛澤民看透並一針見血地指出自己治理下的新疆竟存在如此嚴重的經濟問題,一時承受不了,唯恐有傷自己的尊嚴,竟故意輕鬆大度地否認客觀事實。
他說:“先生未免言過其實了吧?我治理下的新疆如今國泰民安,一片祥和之氣。至於經濟問題,不過暫時的一點困難而已。”
毛澤民考慮若不揭穿問題的弊端和盛世才的遮醜心理,將會給整頓財政帶來人為的障礙。
看來盛世才是個相當愛麵子的人。這正應了一句俗語:吊死鬼擦粉——死要臉。為了掃清整頓財政的思想障礙,毛澤民出於顧全大局,也就顧不了個人得失和盛世才的好惡之情,索性開門見山地說下去。
“不!督辦應當承認現實問題是嚴重的。我已走訪調查了十多天,耳聞目睹,駭人聽聞,值得憂慮。”
盛世才避過鋒芒,佯裝不知:“哦!如此看來,周先生是有的放矢了。不過,周先生究竟發現了什麼問題?”
毛澤民不容回避,照實回答道:“市麵上以物易物相當嚴重,老百姓不願用銀票。”
“這是為什麼?”
“銀票一天一個價,天天貶值。而物價卻天天漲,時時漲。街上飯館幹脆不要銀票要糧食。連釘皮鞋的都要幹饢,而不要銀票。”
盛世才繼續裝傻:“真有這種事嗎?”
毛澤民毫不容情:“也許督辦忙於政務,不知下情。但你的下屬總該看得見,聽得到吧?”
“這也許是個別現象吧?”
“那就請督辦不妨上街看看,實地考察一下。”
“城市多怪事,這也是難免的。”
“農村更嚴重。貪官汙吏橫征暴斂,苛捐雜稅多達幾十種,壓得農牧民喘不過氣來。”
“這實在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督辦如果不相信的話,那麼火柴總該用,雞蛋總該吃吧?”
“什麼意思?”
“市麵上五十兩銀票買不到一盒火柴,五百兩銀票才買一個雞蛋。”
“周先生實在是洞察秋毫啊!”
“公務員每月到省府領薪水,要扛一麻袋毛票子,搶購實物。不知督辦看到沒看到?”
“此事倒略知一二。”盛世才終於無法搪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