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槍聲驚魂(1)(1 / 2)

毛澤民,字潤連,是毛澤東的胞弟。1896年4月3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衝。在他23歲時,由於父母相繼離世,大哥毛澤東在長沙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小弟毛澤潭在長沙讀書,家庭生活的重擔由他一人挑起。生活的艱難,環境的窘迫,現實的嚴酷,使他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勤奮節儉、剛毅不屈的高尚品格和精神氣質。由於持家精細的需要,他從小就鍛煉出勤於思考、善於計劃的靈光頭腦,雙手會打算盤,精確無誤,被譽為理財持家的能手。

1921年春節期間,毛澤東回韶山啟發他舍家為國,舍己為公,認清形勢,投身革命,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謀求幸福,為徹底改變國家危難的現狀而不惜獻身。於是他跟隨毛澤東離開韶山,到長沙開始了艱難曲折、勇往直前的革命活動。

1921年秋末,毛澤民在湖南自修大學及其附設補習學校學習和工作。這所大學是毛澤東創辦的,旨在傳播馬列主義、訓練黨團幹部、培養進步青年。來此學習和工作的革命者不少,加之毛澤東又親自給學員講課,使毛澤民在親切好學的氣氛中迅速提高了思想覺悟,樹立了牢固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堅定了為革命獻身的信念。

此後毛澤民奉命在長沙製筆業工人中開展工人活動,並於1922年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曾在安源從事工運工作,創辦了當時第一個工人消費合作社,並擔任經理,為廣大工人謀求經濟利益,博得好評。也曾在韶山協助毛澤東開展農民運動,經受了鍛煉並提高了領導群眾運動的能力和才幹。1925年黨中央成立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毛澤民擔任出版發行部經理。他在上海、天津創辦過黨的地下秘密印刷廠,傳播馬列主義,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和組織廣大革命群眾同反動派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1931年他被黨中央派往香港開展工作,成績顯著。他開辟了從廣東到江西蘇區的秘密交通線,保證了革命宣傳的暢通無阻。1931年夏,毛澤民擔任了閩、粵、贛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軍區經理部部長。他在任中央蘇區國家銀行行長、中央總金庫主任時,金銀財寶和現鈔全在他掌握之中,然而他為官清廉,克己奉公,秉公辦事,纖塵不染,深得黨和群眾的讚譽。在工農紅軍長征途中,他吃大苦耐大勞,擔任紅一方麵軍第三縱隊大隊長,一心為公,積極籌款。成為廣大官兵的榜樣。

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毛澤民擔任了中國工農民主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由於長期艱苦工作,他積勞成疾,但仍出生入死往來於上海——西安之間,和其他同誌一同將各國工人階級支持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抗戰的巨款安全運抵延安。此後,黨中央決定讓他取道新疆前往蘇聯治病,於是他來到新疆。

毛澤民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度過了1938年的春節,於當年2月21日乘機飛抵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

為革命積勞成疾的毛澤民此行的目的本來是轉道赴蘇聯治病的,不料此時中蘇邊境鼠疫蔓延而封鎖了邊界,由於交通一時中斷,他隻好在迪化滯留。

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鄧發同誌見到毛澤民後,非常興奮,立即緊握他的手,激動地說:“歡迎你啊!澤民!你來的正是時候,我早就盼你來啊!”

“千江萬流彙成海。共同的目標,總會讓我們殊途同歸的。我這不是來了嗎?為什麼你要說這個‘盼’字呢?”毛澤民邊開玩笑,邊緊緊地握住鄧發的手。

鄧發原名鄧元釗,1906年生於廣東省雲浮縣城西石塘村一個貧苦農民家中。他從小聰慧過人,好學上進,機智勇敢,膽大心細,吃苦耐勞,富於強烈的正義感。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鄧發曾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曾任中共廣州市委書記、香港市委書記、廣東省委組織部長、閩粵贛邊省委書記兼軍委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家政治保衛局長;長征時任軍委二縱隊司令;到達陝北後擔任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糧食部長;在六屆五中全會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37年9月鄧發由莫斯科回國途經新疆,黨中央指示他留在新疆接替陳雲的工作,擔任中共駐新疆代表,並負責領導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和西路軍總支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