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事先與東門歸化軍聯係好,巴品古特得知援助到來,十分高興,立即命令開城放行。
盛世才到軍械庫打開庫門,把所有的武器發給東北軍,登上了城牆。
這時天已亮,東北軍從城牆向攻城巷戰的楊正中及其官兵們喊話,射擊,要他們停止攻城。
楊正中已經攻城一夜,傷亡慘重,此時看到盛世才上城參戰,而且都是東北軍,一下心涼了半截。
盛世才對楊正中大喊:“請楊指揮退城談判,和平解決!”
楊正中不聽,繼續指揮官兵衝殺,但被城頭的東北軍一陣猛射,倒下不少人。
楊正中左臂中了一槍,隻好率軍退出城門。
東北軍居高臨下,向城外的後援部隊猛烈開炮,炸死不少士兵。楊正中眼看傷亡過半,當即領軍退走,把躲在距城二十裏的他的駐地的金樹仁及其家眷護送到昌吉陳品修的防地。
由於馬世明的部隊不斷襲擾昌吉,陳品修為了護城抗擊馬家軍,也無暇顧及迪化,隻好保護金樹仁與楊正中的部隊一同退往烏蘇。
烏蘇一帶仍然反金,陳品修自知難以立足,派人發電伊犁求援。張培元為保存勢力,回電說伊犁現已掀起反金的戰火,不便容納。
金樹仁長歎一聲,淚流不止,說事至今日連張培元都叛離了他,實在傷心。
他隻好讓陳品修和楊正中把他全家護送到塔城。
塔城行政長魯效祖是他的親戚,勸他暫時引退,待緩和局勢,東山再起。金樹仁沉吟半晌,隻好同意。
金樹仁等了十天,見反他的聲勢越來越大,生怕塔城變亂,隻好宣布下野,通電各地。
南京政府批準了他的卸任通電,令他十分沮喪,深感卷土重來的希望再次落空。
魯效祖暗中給了他一大批庫存的金銀,保護他離開塔城從蘇聯轉往天津。
在楊正中退出城外的空檔,盛世才立即對身邊的他的參謀長趙新濱耳語一番,趙新濱隨即出城向各營長下達了盛世才的命令:立即衝殺楊正中的敗兵,火速從東門、西門進入城內,占據各城門和登城據點。
他的營長們早有準備,各帶部隊向楊正中潰逃的敗兵一陣猛衝猛射,使其四散而逃。他們並不追擊,衝散敗兵,向東西城門擁進,聲稱已殲滅了反攻的後援省軍,把守城門。
此時,歸化軍傷亡慘重,又怕省軍再度攻城,眼見盛軍支援,自然滿意,毫無猜忌地讓他們據守城門和城內各要點。
城牆上的東北軍也損傷不少人,盛世才又命自己的一團人登城協助守城,做好隨時護城的軍事準備。
盛世才此時借口歸化軍有功,讓巴品古特撫恤傷亡官兵,把自己的十根金條暗暗分送給巴品古特和安東諾夫。
這兩位團長收到金條十分感激盛世才,表示願聽他的指揮。
盛世才敦促張馨等人立即召開會議研究一下護城和安撫民眾的問題,並商討對付陳品修再次反攻的策略。
政變者和鄭潤成一商量,認為盛世才的建議很及時,很有遠見,立即召集原有的委員們開會。
會議形成決議向全疆發布公告,說明金政府已喪失民心,無法維持,現已成立新政府,曉諭各地軍政長官各守職位,安撫百姓,勿再騷亂。
巴品古特提議取消臨時軍事委員會,讓盛世才當督辦。
盛世才明知鄭潤成不願主軍,卻偏偏提議讓他當督辦。
鄭潤成聲言自己是客軍,要回東北,拒不當督辦,並讚同讓盛世才當。盛世才眼見政變策劃者不表態,便故意推讓,並放出陳品修還會反攻的煙幕彈。
張馨曾因參與樊耀南政變被金樹仁關押受盡苦頭,左眼被打傷,至今痛苦難忍。他捂著左眼心想,老金若再反攻回來,自己必死無疑,心裏十分恐懼,巴不得盛世才趕快上台。
他也提議讓盛世才當督辦。幾個政變策劃者隨即附合,在座的委員們齊聲讚同。
盛世才默認,當了臨時省督辦。
劉文龍仍被推選為臨時省主席。
其他人仍為臨時委員。
至此,結束了為期五年的金氏政權。
原來的迪化城防指揮白受之、軍務廳長金樹信、團長崔肇基等人在政變後的第二天先後被處死。
政變發生在公元1933年4月12日,所以後來被人們稱作新疆的“四·一二”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