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劊子手伍楓秋的命令,在江南大量的反關寧知識份子被殺害,他們的妻女,則被獻給關寧軍人。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前,滿洲人口為一百零四萬,另有漢軍旗滿洲人七十四萬,然至威武三年後,各地僅存滿洲人兩萬四千六百人,當中還有一支屬於關寧軍戰鬥序列的滿洲人聯隊,該聯隊的兵員是三千人。餘下的人中,僅有三百二十名滿洲男丁,還是八歲以下的幼童,餘者都是女子。也就是說,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滿洲人口即下降了98%,可以說,滿洲人做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基本上已經消失了,隻能在北京城中的“滿洲人博物館”去一睹這個民族的風俗文化。而那七十幾萬漢軍滿洲人,人口也下降了一半,而活下來的這些漢軍滿洲人也被當做帝國的二等公民看待,不定期的就要承擔繁重的勞役。二十年後,即永康四年,帝國人口統計署提交的報告表明,漢軍滿洲人已經從帝國的戶藉上消失。
帝國的皇帝並不諱言他及他的部下針對滿洲人的大屠殺,他告訴他的史官們,要詳細的記錄下將士們所做的每一次卓越的清理行動,故而,在帝國的第一曆史檔案館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屠殺的描述。
我們現在無從得知帝國皇帝為什麼會允許他的部下如此肆意屠殺已經投降的滿洲人,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允許史官詳細記錄這一係列暴行,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一點,這位皇帝的確是一個大丈夫式的皇帝,他很坦蕩,在他的眼裏,或許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比高尚的,從來沒有一絲愧疚。一個奇怪的人,奇怪的皇帝,讓人對他不禁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濟南大屠殺,“總計城中旗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墮井投繯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不存一。可謂殺戮一空,其逃出城門踐溺死者,婦女、嬰孩無算。濟南城中僧寮中,匿婦女千人,小兒一聲,搜戮殆盡,血流奔瀉,如澗水暴下”!
桂林大屠殺,“在營者亦十餘萬,所食牛豕皆沸湯微集而已。飽食濕臥,自願在營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載鹵獲連軻而下,所掠男女一並斤賣。其初有不願死者,望城破或勝,庶幾生還;至是知見掠轉賣,長與鄉裏辭也,莫不悲號動天,奮身決赴。浮屍蔽江,天為厲霾。”
昆明大屠殺,“宣統更姓,三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饑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邱。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
“馬龍屠寧川,孑遺無留;逸出城者,擠之海中。旗人怨哭聲百餘年未有停。”
古北口大屠殺,“旗人之中,懸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麵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關寧兵“悉從屋上奔馳,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日晝街坊當眾奸.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輒呼滿狗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