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禦書葫蘆印(2 / 2)

這根畫軸打開之後,裏麵果然也藏著東西,隻不過相比於第一根畫軸中所藏的東西,這根畫軸中的東西就少多了。

同樣是一張已經褪了色的絹包裹著,郭老心翼翼的揭開這層包裹物之後,露出了裏麵的東西。

是一方印和一卷絹本。

郭老首先拿起了那方印,隻不過是看了一眼,就驚得叫了起來:“老爺,這、這莫不是宣和七印中的‘禦書’葫蘆印?”

郭老這一嗓子喊出去,其他幾位老爺子也都驚了。

“快讓大夥兒看看,真的是趙佶的宣和七印中的禦書葫蘆印?”劉老焦急的問道。

郭老把手裏的那方印亮了出來,幾位老爺子都湊了上去,就連楊靖也湊了上去。

上次動用“透視”技能看這根畫軸的時候,光看到裏麵藏的東西不多,沒有仔細看是什麼東西,他也沒想到這裏麵竟然還藏了一方宋徽宗趙佶的鑒藏印。

宋徽宗廣收下書畫珍玩,擴充翰林圖畫院,內府庋藏曆代名跡,達到了前所未見的豐贍,並詔文臣編纂《宣和書譜》、《宣和畫譜》與《宣和博古圖》。宣和內府不僅薈萃下之珍,宋喬年、米芾、蔡京、梁師成、蔡卞等傾力於內府所藏的書畫保護和整理,重新裝裱編成卷帙,宋徽宗親自題寫標簽,分級入藏。

這些曆代名跡趙佶免不了要親自鑒藏,以趙佶和乾隆那差不多的揍性,在那些曆代名跡上加蓋鑒藏印是必不可少的。

後人根據一些傳世字畫上的鈐印總結出了趙佶所擁有的鑒藏印,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宣和七印”了,也被稱為“宣和七璽”。

“禦書”葫蘆形印、“雙龍”圓形印、“宣龢”連珠印、“政和”長方形印、“宣和”長方形印、“政龢”連珠印、“內府圖書之印”九疊文大方印,這就是所謂的“宣和七印”。

盛傳《清明上河圖》題跋下方的雙龍印,就是宣和七印中的第二印。當然,這枚雙龍印是圓形的,還有一枚是方形的,被稱為“雙龍方印”。

而這方“禦書葫蘆印”,則是宣和七印中排名第一的印,據是宋徽宗趙佶最喜歡的一方私人鑒藏印。

剛才從那幅疑似真跡的《清明上河圖》上已經清楚的看到了那方雙龍圓印,沒想到在另外一根畫軸中竟然又看到了宣和七印中的另外一枚印。

郭老拿來了印泥,拿著這方印在印泥上蘸了蘸,然後從一張白紙上使勁的按了下去。拿開之後,一個清晰的葫蘆形刻有用篆雕成的“禦書”二字就出現在了那張白紙上。

幾位老爺子挨著個的拿著這張白紙看了一遍,最終一直點頭,劉老更是直接道:“這方印假不了,確實是宋徽宗趙佶的那方‘禦書’葫蘆印。”

肖老也道:“苔北故宮博物院中藏有這方印的印記,我也從其他傳世的一些字畫上看到過這方印的印記。不錯,這方印是真的!”

黃老則搖著頭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趙佶的私藏因竟然能夠保存下來,這要是出去,引起轟動是必然的。我還以為趙佶的那些私藏因全都在靖康之亂中消失了呢,沒想到竟然還能存下一方來,真是了不得!”

蔡易道:“這下子那幅畫就有了強力的佐證了。有了趙佶的這方印在,比什麼證據都有力。很顯然,以趙令穰和趙佶的關係而言,肯定是趙佶遇到了什麼躲不過去的災難,這才讓趙令穰把這幅《清明上河圖》外加他的‘禦書’葫蘆印一塊藏了起來。史書上可都是盛傳,趙佶最喜歡的一幅畫就是這《清明上河圖》了。”

楊靖趁機插話問道:“四師父,趙佶可是堂堂的大宋皇帝,還有什麼能讓他覺得是躲不過去的災難呢?”

幾位老爺子相互對視了一眼,幾乎異口同聲的道:“靖康之亂!”

趙佶1100年登基,115年退位,把帝位讓給了長子趙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他在位二十六年,也見證了北宋從勝到衰的整個過程,最終還被金人擄走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趙佶剛登基的時候,北宋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趙佶身為大宋的皇帝,坐擁下,自然是沒有什麼可以讓他感到害怕的。可最後的靖康之亂卻是他不得不害怕的一件事。

正如幾位老爺子所的那樣,能夠讓趙佶這個太上皇都感到害怕的事情,除了靖康之亂就再也沒有別的事情了。

PS:鞠躬感謝“一隻猴”500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