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不敢確定(2 / 2)

畢竟從北宋到現代這九百來年的曆史中,《清明上河圖》的各種版本可是多達三四十種,雖有些版本已經確認是誰仿的了,可更多的版本還沒有確定是誰仿的。既然如此,誰又能百分之百的肯定故宮博物院中收藏的那卷殘本就是張擇端的真跡呢?

而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那卷殘本也是殘缺不全的,根據很多史書推斷,《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前麵應還有一段繪遠郊山水,並有宋徽宗瘦金體字簽題和他收藏用的雙龍印印記,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卷殘本上,這些都已不見。

而且許多專家根據各種史書和資料來推斷,《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後麵應該還有一部分,因為畫不應該在剛進入開封城便戛然而止,而應畫到金明池為止。很多專家都認為,既然這幅畫取名為《清明上河圖》,其含義就是清明節去河邊,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副殘本,圖尾柳樹邊正是主仆一行人出行,完全可以看做是遐想的主人公,那麼《清明上河圖》名字的含義就完全可以詮釋了。

但不管怎麼,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卷殘本很不完整,史料上也有“後佚五尺”的法,而且最重要的宋徽宗趙佶的五字題跋以及雙龍印不見了,這就更無法證明那卷殘本是張擇端的真跡了。

隻是這件事雖然很多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沒有人敢提出來罷了

而眼圈忽然出現了這麼一個絹本,而且還是從北宋著名畫家趙令穰的畫作的畫軸中取出來的,雖然僅僅隻是打開了一部分,可開頭部分的那五字題跋以及雙龍印,無一都不在證明著這卷絹本的真實身份。

“當當當”寂靜無聲的大廳中忽然響起了落地鍾的鍾聲,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晚上的十點了。

伴隨著這十聲突如其來的鍾聲,原本凝重的快要滴出水來的氣氛,也忽然鬆弛了一下。

肖老抬起頭,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苦笑著道:“太緊張了,我這輩子恐怕都沒有這麼緊張過。他釀的,臨老了臨老了,竟然有點麻爪了。”

幾位老爺子都笑了起來,屋子裏的那種緊張的氣氛更淡了。

大師兄劉明翰問道:“肖叔,您鑒定的怎麼樣?這題跋和這鈐印是否是真的?”

肖老沒好氣的瞪了劉明翰一眼,這才苦笑著道:“不敢確定啊。雖然我心裏百分之百的敢這五字題跋還有那個雙龍印就是宋徽宗趙佶的真跡,可光我自己一個人確定還不行啊,這牽扯的事情太大了老黃,要不你也過來看看?”

黃老也不推辭,戴上手套和老花鏡,接過了肖老手裏的放大鏡,湊了上去。

過了好大一會兒,黃老也是一頭汗水的站直了身子道:“我的看法和老肖是一樣的,這五字題跋還有那個雙龍印,應該是真跡。”

頓了頓,黃老繼續道:“剛才老肖的很正確,要是換幅別的畫,有老肖的鑒定就足夠了,可這幅畫,就算是我們倆摞起來,也不敢拍板啊!最好還是組織院裏的其他同事看一看,要是能把穆老請過來掌掌眼,那就更穩妥了。”

黃老嘴裏的穆老,就是故宮博物院專精古代字畫的一位老一輩的大師,她雖然是一名女性,但在古代字畫這一塊中,卻是最頂級的大師級人物。

今上午的拜師儀式上,穆老也來了,不過她老人家連午宴都沒有參加就回去了。

聽到黃老這麼,幾位老爺子都點了點頭。在這種大事麵前,組織相當數量的專家一塊鑒定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畢竟牽扯到的是《清明上河圖》,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楊靖道:“四位師父、黃老,咱們要不就先不談鑒定的事了?咱們先看看這幅畫的全貌吧。”

楊靖的話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郭老繼續心翼翼的打開這幅絹本。

還別,或許是因為這幅絹本一直被藏在畫軸中,所以保存的非常好,除了絹本的顏色因為時間的關係有些褪色了,其他方麵這幅畫都非常好。

這幅畫的開頭果然是一段遠郊山水,這和眾多專家推斷的情況差不多。接著往下打開之後,就是眾人所熟悉的那幅《清明上河圖》的內容了。不過在這卷絹本的最後,還多了大約15米的長度,上麵畫的正是那一行出行的主仆最終來到河邊的情景。

這卷絹本全部打開之後,長度達到了七米半,比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卷殘本多出來兩米多,同時也證明了史料上所的“後佚五尺”的法。最關鍵的是,眼前的這卷絹本極為完整,而且整體風格布局以及繪畫手法,顯然要比故宮博物院中的那卷殘本更好。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在場的五位老爺子在心裏已經確定這卷絹本就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