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仔細想一想的話,楊靖又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似乎也很有道理。
畢竟經過元朝的禍禍之後,即便是在明朝,也很少能夠見到宋刻本了。宋刻本不僅在現代號稱是“一頁一兩金”,在明朝的時候也是很貴重的書籍。
“難道這五頁是真正的北宋刻本?被明朝的某個人得到了,為了保護這五頁書,他將之打亂順序安插到了這本《花間集》中”
這就是剛才楊靖忽然冒出來的那個念頭。
如果宋代是雕版印刷的普遍發展階段,那麼明代久是我國雕版印刷的鼎盛時期,無論技術還是其他,都要超過宋代。即便是明朝的家刻本和坊刻本,從整體上來講都不遜色於宋代的官刻本。
以明朝的雕版印刷技術而言,即便是翻刻宋刻本,也不差於原作。
如果這個猜想是真的,那麼從技術上而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剛才要不是自己的直覺,楊靖也看不出來這五頁書和其他頁數的差別來。
為了證實自己的這個猜想,楊靖動用了聖戒,結果聖戒果然給出了一個讓楊靖深吸一口氣的答案。
“明朝嘉靖年間家刻本《花間集》45頁,158年,肖月生。”
“南宋紹興年間蜀刻本《花間集》5頁,1145年,井度。”
看到這個答案,楊靖隻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怕自己忍不住叫出聲來。
那45頁的《花間集》果然是明嘉靖年間的家刻本,至於那個肖月生是什麼鬼,楊靖懶得去探尋。
可這五頁宋版《花間集》可就真不得了了。
這五頁書不僅是宋刻本,還是現在極為少見的蜀刻本,更是現在幾乎看不到的瘦金體蜀刻本!
最關鍵的是,印刷這五頁的,或者當時主持刻印的,竟然是井度。
井度,字憲孟,後人經常用井憲孟來稱呼他,在南宋紹興年間,也就是宋高宗趙構當皇帝的時候任S轉運使。
轉運使是我國唐代出現的一種官職,是主管運輸事物的中央或地方官職。不過到了北宋之後,轉運使的權力大增,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路的最高行政長官。像井憲孟擔任的S轉運使,放到現代就相當於S的高官。
井憲孟在轉運使的職位上為國為民做出了什麼政績楊靖不清楚,但他在這個位子上卻是為我國的文化方麵做出了一個巨大的貢獻。
北宋靖康之變後,中原淪陷,《七史》很難見到。井憲孟在紹興十四年,也就是1144年在S眉山對《七史》重加收集補綴,並主持刻印了《宋書》、《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北周書》這七部史書,為世間著名的蜀刻大字本眉山七史。
後來,在他的倡導下,眉山地區還刻印了《周禮》、《春秋》、《禮記》、《孟子》、《史記》、《三國誌》等經史著作,為我國的文化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這五頁《花間集》竟然也是井憲孟主持刻印的,這要是能考究出來,那價值絕對了不得!
這本書一定要拿下!
PS:鞠躬感謝“紫炎驕”100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