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初,天性都差不多,為什麼長大以後身份、地位、性情就有了不同的變化呢?”
學生們陷入了思考,一會兒便有人站起身來回答。
“夫子,身份,人一生下來他們本來的身份就不同 有的一生下來就是王公貴族,有的一生下來就是農民,這是誰也改不了的。”那位學生一說完,班裏好些學生都低下了頭。
“不對,不是這樣的。”楊慧心站起來反駁。
蘭兒鼓勵地看了看楊慧心,楊慧心鼓起勇氣繼續說,“我爺爺一生下來就是農民,但是他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了縣令,也就是他告訴我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也是因為他,我奶奶送我來讀書。”
“是這樣,是這樣,楊慧心她爺爺和我爺爺是同輩,他們那一輩都說楊爺爺是他們農村土窩窩裏出去的金鳳凰。”
“是的,我可以作證。”
“我也可以。”
……
“知識的確可以改變命運,有人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就是那些稱侯拜相的人,難道是天生注定的嗎?”
“不是。”學生們齊齊否定。
蘭兒笑了,“夫子給你們講個故事吧。”
“我喜歡聽故事。”狗蛋開口。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稱魏王。”
“我喜歡聽大人物的故事。”大壯趁空隙插嘴道。
曹操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
他有四個兒子:曹丕、曹植、曹彰和曹衝。
四個孩子都在曹操膝下長大,但性情各異。
長子曹丕,字子桓,少有逸才, 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8歲就能寫文章。曹丕喜歡舞刀弄槍,尤精劍術,在武術史上留有名聲。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次子曹植,字子建。自幼穎慧,10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落筆成文,深得曹操寵愛。
曹植與曹丕習性有異,曹植有建國保家的理想,性情溫柔敦厚。曹植更喜詩書、頗具才氣。
三子曹彰,字子文,是員猛將,可當三軍之帥。
傳說他左右開弓,可以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頭發絲,他也能把一頭小象按倒在地。
曹操小兒子曹衝,字倉舒,是有名的神童。當時年僅13歲。
蘭兒說完故事,看學生們似懂非懂的樣子,笑道:“這個故事告訴咱們,先天的條件並不能決定一切。”
“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學習,我們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無論身份高低,我們都應保持善良的品性。”
蘭兒讓學生們再次練習書寫這六個字,並強調每個字的筆畫和結構。在學生們練字的過程中,蘭兒來回巡視,糾正他們的姿勢和筆法。
下課鈴聲響起,蘭兒滿意地看著學生們的作品。“今天大家表現都很棒,希望你們牢記‘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下課吧!”學生們看著木板上的字愣愣發呆,反應過來下課的,陸續離開教室。
這時,一班的朱明珠跑來找蘭兒,“夫子,快,門外來了好多人,我們夫子讓我來叫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