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少貧嘴,記住了嗎?”
“嗯嗯,收尾,回家睡覺,否則再這麼熬下去,容顏老去,我就真要跌價了。”
13 成本控製怎麼做
多多總是認為自己剛學到的那點會計知識隻能算得上是毛毛雨,她更加願意和小蘇以及小馬哥一起討論“我們把錢浪費在何處”,然後一起去解決!
和財務關聯最大的當然就是庫存浪費。既然已經盤點完,那不妨就一同和多多一起解決她最重視的問題吧!
最近流行一種“新成本主義”的說法:
利潤=成本-浪費。
從生產的角度出發,這一類浪費一共有7種:
(1)生產過剩。
(2)在現場等候的時間。
(3)不必要的運輸。
(4)過度處理或不正確的處理。
(5)存貨過剩。
(6)不必要的移動搬運。
(7)產品瑕疵。
企業的利潤從何而來?從減少浪費中來。成本是無辜的,真正導致利潤下降的是浪費。比方你是一個月入5千的小白領,每月消費卻高達1萬,不僅沒餘留,還透支,紮紮實實當了“白領”(白領工資的人)。以前美國人在這方麵確實很自大,以為有技術就有了一切。殊不知現在是地球村,技術就像流動的水,會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USGAAP)報表的也有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要想獲得利潤,就要在消除浪費上下工夫,而浪費並不是真正的成本;人們對浪費的麻木,導致的是無謂的消耗,而這一切都需要讓消費者承擔。讓員工養成節儉的習慣,是一種美德。但美德不等於必須擁有的品德。於是乎,善變、善學的歐美老板們在經濟危機中學會將成本壓製到最低的方法。
聽小蘇說,她的老板幾乎都是從中國台灣、新加坡地區高薪聘請來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管理。一幫假洋鬼子全盤操控著公司,用《資本論》所說的剝削壓迫員工,直到每個毛孔裏都壓榨不出一滴鮮血,簡單說就是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在經營一間店的時候,就必須要借鑒他們的方法,比如做庫存報表和財務計劃,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另外,豐田管理者有句名言:真正的浪費,是對員工智慧的浪費,這是最大的無形損失。多多不僅是老板,同樣也是員工。經營管理確實是門需要鑽研的學問,會計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科。學好了會計,才能剝削別人,輕輕鬆鬆賺到錢,哈哈。
14 誰動了我的錢櫃——財務內控
不過,還沒等到剝削別人的那一天,這個隻當了1個月的小老板就露出疲態。小蘇來店裏指導工作,多多訴苦:會計、出納一肩挑有點吃不消,腦子也混亂,有時候抽屜裏零錢不夠,都是自掏腰包找零;有時候多多媽沒來得及送晚餐,自己也懶得下廚,叫份外賣沒零錢,也會從抽屜裏先取出來。
“不是早就告訴過你,公私要分明的嘛!這下鬧不清到底誰欠誰了!”小蘇沒好氣地數落了她。
“那怎麼辦呀?”
“已經搞不清了,就算了,從下個月起,最好要把這個職位分開。”
“分開?怎麼可能?總不能把我劈成兩半吧!”
“嘿嘿,你那小身板自然是不能一分為二。但是從財務製度上來看,你這麼操作不僅混亂,而且也把自己搞得很辛苦。健全財務製度下的企業有時候從外頭聘人進來做出納也不會出現大問題,不過一般都找本地的,以防萬一。”
“再聘一個人還不如殺了我!我給自己開工資都夠嗆。多多媽的獎金還懸著呢,怎麼養得起別人?”
“別著急,聽我慢慢說。現在我空一些了,賬由我替你做,順便你也好慢慢跟著學做一些分錄;錢由你管著。到了月末,咱們對對賬,多退少補。你肯定吃不了虧,也沒法子虧空公款。”
“哈哈,姐,你把我當小毛賊了嗎?”
“會計都是鐵麵無私的,對事不對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每個單位都有一套費用報銷手續,用製度管人,而不是用人管人的舊方法。”
“啊?還有這說法?是不是就像我爸媽給我立的家規?”
“嗬嗬,差不多。在企業裏,這叫‘內控’!”
“什麼,什麼?內褲?”多多沒聽清。
小蘇笑岔了氣:“我說丫頭,你腦子裏到底在想些啥?我說話有這麼不清楚嗎?”
“額,在想晚上吃點啥。叫兩份盒飯吧,艱苦日子,姐姐見諒!”
“你啊……話說回來,內控挺重要的,要不要聽?”
“要,要,要!我現在是如饑似渴!”
“哈哈,你掛念的是你的飯,可不是我要給你講的課。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嘿嘿。我的好姐姐,給我講講唄!我願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