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設備的使用壽命大於一年,是為做衣服而購買的,在會計學上稱為‘固定資產’,而價值的攤銷稱為‘折舊費’。”小蘇老師的解釋堪稱專業。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天使愛學習】
折舊費
固定資產在會計上的價值,通常會因為時間的流逝、使用後的磨損造成資產價值的下降,這就是折舊(depreciation)。期間所消耗掉的價值用同一的貨幣進行估算,並且定期當做費用扣除,留下的淨值就是當前固定資產的價值體現。而折舊費就是定期計入到成本費用中的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從會計角度看,固定資產經過使用後,其價值會因為固定資產磨損而逐步以生產費用形式進入產品成本和費用,構成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一部分,並從實現的收益中得到補償。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個月
除了直線法之外還有加速折舊法:
(1)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亦稱年限總數法或年數比例法,是指將應計折舊總額乘以剩餘可用年數(包括計算當年)與可使用年數所有數字總和之比,作為某年的折舊費用額。
(2)雙倍餘額遞減法:是指根據各年年初固定資產折餘價值和雙倍的不考慮殘值的直線法折舊率計提各年折舊額。
“所謂固定,就是指固定不變,雷也打不動的成本,不管你一天、一個月、一年賣出去多少件衣服,這些費用永遠存在。即使你賣出了500件,還是1000件,或者一件都沒有賣出去,你同樣要付這筆不變的賬單。”
“好有意義的數字呀!2008,奧運會的好意頭,咱們接著算!嘿嘿!”多多歡呼道,似乎忘了之前在愁些什麼。
小蘇又像之前攤銷變動成本一樣,把2008元固定成本攤銷到每件衣服上。
由此,可得出每件衣服的總成本:
單位毛利潤=單價-單位總成本
嗯,看起來還不錯,每樣都能賺錢!
9月服裝店的毛利潤
啪嗒啪嗒,計算機報告了彙總數:1422元。
整理一下計算利潤的公式: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數量-固定成本。
第一個月居然沒有虧本,除去房租、折舊費、水電費、自己的工資,還有1000多塊的盈餘,都是經營方針的功勞,不,是多多媽的無私奉獻啊!
忙忙碌碌的生活,加上三個人的努力付出,雖然隻賺到買一件羊毛大衣的錢,但是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
為了把貨盡快賣出去,小蘇斬釘截鐵地替多多做了主:打折!
11 利潤從哪兒來
多多咬咬牙,打出對折的牌子。
能賺錢嗎?會不會到了第二個月就虧本了呢?
左邊開了一家五元店,右邊開了一家維尼小熊專賣店。隔壁那條街的大賣場一直以3折的低價壟斷師奶市場,上了歲數的老太太領著小孫子都往那兒鑽,真是腹背受敵。
在這種十麵埋伏的情況下,軍師小蘇繼續淡定授課:
“先別忙著掛牌子,先把自己的底牌都摸清再出牌。
利潤=銷售收入-成本
這是企業經營的基礎之一,三個要素互相影響。如果想利潤增大,銷售收入自然要提高,與此同時,成本要不斷降低。所以,上麵這個公式可以擴展為:利潤=(單價×銷售數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之前已經算出了9月毛利潤,若想讓利潤增大,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銷售收入要提高。按照最近的經營狀況,不太樂觀。如果銷售收入的總額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想讓利潤增大,則需要降低成本。咱們剛聊完成本,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部分。變動成本是和銷售數量有關係的,賣得越多,變動成本就越高。而固定成本和銷售數量沒什麼關係,是相對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