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盛世所願(大結局)(2 / 3)

被元利貞殺得元氣大傷的燕國世勳集團根本無力反抗,隻能搖尾乞憐才能得一席立足之地。

燕東五千萬畝良田被收歸公有,按照人頭均分給原來的農奴耕種,登時引得一片歡呼。

隻這一項均田政策,就迅速穩定了燕地人心。

……

泰興十年,二月初一。

因燕國動亂而推遲了一年的十年期大朝會在洛都召開。

大周境內頭麵人物、包括燕地主要代表、西域十六國使者、三韓、安南、琉球使者,共同出席十年一度的超級大朝會。

內閣首相趙廣義代表朝廷,總結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落實完成情況。

除田政革新和稅製革新進展略遜於預期外,其他各方麵均圓滿甚至超額完成任務。

大朝會公布了大周帝國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

主要內容包括:

完成天下田畝清丈,

完成兩稅改革;

遷都廣陽,

研發出實用型蒸汽機,

鋪設長安至洛都、廣陽至襄都鐵路,

掌握東亞海權,

扶持宗室南洋、西域封建,

完成西域政局建構,

掃盲一千萬人口。

十年一度大朝會後,大周帝國再次進入了新的發展快車道。

泰興十一年。

先帝三皇子長子,在朝廷大軍扶持下,在夷播海西岸立國。

據說,國相是一位姓林的書生。

據說,林書生的國相任命文書,是洛都鐵氏兄弟送去的。

據說,鐵氏兄弟對林書生愛不釋手,念念不忘,戀戀不舍。

姓林的哭著喊著賭咒發誓自己對大周忠貞不二,一定好好輔佐國王為大周守衛西域。

泰興十三年,博物院終於拿出了第一款可以實用的蒸汽機。

交通建設部,啟動了邯鄲至濮陽的鐵路。

主要就是這裏地勢比較平,容易搞。

泰興十五年,廣陽新都落成,定名北平。

顏如鳳和孫山夫婦總算是混上自己的全產權房子了。

聽說是顏如鳳現在一年幾十萬的稿費,這娘們兒現在可是大周人鬼情未了一姐。

同年,連接關內關外的襄都——北平——邯鄲鐵路幹線開建。

北平至邯鄲段,地勢平坦,但北平至襄都段沿途要經過友誼關、葫蘆口和徒河口等險要地段,無法完全走平地。

鐵路鋪設難度是次要方麵,關鍵是當前的蒸汽機動力不足以驅動列車爬坡。

薑某人靈感勃發,提出之字形過山方案,並在列車前後各安置一個蒸汽機車頭。

如此巧思,果然輕鬆解決了鐵路難以過山的曆史性難題。

泰興十六年,大周水師二十艘戰列艦、三十六艘巡洋艦下南洋。

在馬六甲港口外放了幾聲空炮後,在大西洋敗給大不列顛的荷蘭人,早就沒了霸主的精氣神,沒有做無謂的反抗,直接請求談判。

最終,大周帝國與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簽署了馬六甲協定。

協定規定,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三國承認大周對東亞海權的支配地位,允許大周通商昆侖洲東岸,荷蘭人歸還夷洲島。

大周則保障三國在東亞的既得利益,允許三國在南海、錢塘、北海和北平開設領事館。

當年江東叛亂時,先逃到夷洲,又逃到南洋的吳氏和胡氏,被押送回大周。

除主犯淩遲處死外,嫡係男丁盡數斬首。

不是皇帝心黑手辣,而是薑某人一力主張從嚴處置,要求朝廷對江東之地務必時刻高度警惕,不可有任何放鬆。

泰興十八年。

先帝二皇子長子前往呂宋島封建,九皇子至馬來半島封建,還有幾位宗室前往加裏曼丹、爪哇島一帶封建。

朝廷同步頒布政策,鼓勵子民移居南洋。

隻有充足的周人血統,才是這些海外封建王國生存的基本保證,周人在南洋本來就有深厚的血緣基礎的。

泰興二十年,第三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大工程。

第一大工程:全球航路探索。

大周花費重金從西洋人手中購買海圖、聘用西洋海員擔任向導,開始了全球航路探索。

一路從北海出海,繞過朝鮮半島,經東朝鮮海,過北海道,經阿留申群島,至於北美大陸。

一路從錢塘下南洋,出馬六甲海峽,向西經印度、大食,繞過好望角,抵達歐羅巴洲。

一路下南洋,穿過爪哇群島,至於大洋洲。

第二大工程:西域鐵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