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朱友建後世對武器既無興趣也沒機會接觸,可說是一竅不通。除了大學軍訓時打了五靶之外,就再沒機會碰槍了。閑暇時也曾去皇城西北角的內府倉庫溜了一圈,若不是有庫大使給他介紹,他連各種火器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不過以他後世深厚的機械製造從業經驗來看,這些東西從外觀上來看確實算不得精良,應該有改良的空間。不過一切都得他去看了製造流程才能斷定。
朱友建準備去看的盔甲廠,位於內城東南隅,隸屬於工部軍器局。此外軍器局還有一個安民廠,位於西直門街北。安民廠的前身是王恭廠,天啟六年大爆炸之後重建而成。二廠都專管製造盔甲、銃炮、弓矢、火藥等軍器。除了工部的軍器局,內府還掌管著一個兵仗局,功能類似,但相比工部的軍器局,規模小了一些。
王世德的效率還是蠻高的。不到半個時辰,他就帶著一輛馬車入宮了。王世德帶來的是一套儒生所著的襴衫,寬袖、皂色緣邊、青圓領、皂絛軟巾垂帶。朱友建換上之後,頓時感覺心情特別的放鬆。在後世當慣了無權無勢的平民,到了這裏卻猛然穿上了龍袍,壓力實在太大了,到現在他都還沒完全適應過來。
朱友建準備妥當之後,一行人自東華門出宮,再由東安門出了皇城。有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王世德幫他打掩護,朱友建又拿了把折扇邊走邊搖,並借此扇遮擋自己的麵容,一路上倒是沒被人認出他來。
在東安門外,早有王世德安排好的馬車在等候。但朱友建沒有選擇坐馬車,難得出來一趟,他想好好逛逛,體驗這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從東安門出來繞著南熏坊右拐,向南走裏許便是東長安街。在此再左拐,不到一裏便到了崇文門裏街。
崇文門一帶,是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城外是酒道,此時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崇文門外是崇文門大街,門內是崇文門裏街。當朱友建走到崇文門裏街的時候,看到大街兩旁酒肆林立,好不熱鬧。
此時的大街,可沒有水泥路麵,車馬走過,揚起高高的灰塵。拉車的牛、馬走過,亦是帶起一陣牲畜騷氣。朱友建看的不由暗自皺眉。在皇宮呆久了,他確實受不得這個味道。
王世德察言觀色,過來說道:“如今已是好了,自從上次山西鼠疫,陛下得神皇夜授天機,大加整治之下,如今京城麵貌已是大為改觀。”
“就這還已是大為改觀?”朱友建不由無語,若是改觀之前,豈不是沒法呆人?
後世的街道比這熱鬧百倍的多了去了,各種商品也不是這個時代可以比擬。新鮮感過後,疲累很快襲來,朱友建坐上一直跟在後麵的馬車,往盔甲廠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