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三的朝會以祖寬的大吼而結束。百年以來,大明朝堂上首次出現文武對掐的局麵。在亂糟糟的爭執聲中,朱友建製止了鴻臚寺卿準備維護朝堂秩序的舉動,隻是坐在禦座上笑眯眯地看著。最後,很難說清楚誰是獲勝者。範淑泰被駁的啞口無言,祖寬則因咆哮朝堂、君前失儀被罰俸一個月。
隨著朝會的結束,朱友建飽受爭議的“收奴令”從此登上前台,並在此後平奴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後世的儒學家們扼腕歎息:一代明君自此與仁君無緣。
次日,孫承宗、盧象升等人紛紛離開京城,各奔東西。孫承宗自然是回寧遠防備建奴南侵,盧象升則是帶著曹文詔等人西進,準備前往西北募兵。朱友建命他組建十營騎兵,而他現在手頭上隻有兩萬騎兵,尚有三萬的缺額,需要盡快補齊。
西北苦寒之地,民風剽悍,乃上等兵員產地。而且這裏環境惡劣,百姓生活疾苦,隻要朝廷能按時發餉,民眾也很願意從軍作為生計。更重要的是,西北一帶連年遭災,在此地征兵,一來可以讓當地百姓有收入可以養家糊口,二則也是防止民眾聚集生事。
此前孫傳庭已經在西北招了三萬餘人組建他的十營新軍,如今盧象升再招三萬的話,就算高迎祥重生,想如原先那樣造反都難了。
六月初六,河南巡撫玄默上奏,稱有孫可望、李定國二人帶領五百餘流賊歸順朝廷。兩人自稱是賊酋張獻忠之義子,身份敏感,玄默不敢自專,乃請旨定奪。
朱友建大喜,命玄默遣人帶二人入京覲見。孫可望還好,李定國可是曆史上南明最傑出的將領。之前在俘虜名單裏沒有看到李定國,朱友建還以為他死於亂軍之中了。
左右無事,心情大好的朱友建決定出宮走走。當然,光明正大出行暫時是不可能的,他懶得和朝堂上那些老學究鬥氣壞了興致。於是,他命人把王世德召來。
王世德聽說朱友建想微服出宮的想法,猶豫著說道:“皇上,微服出宮,若是護衛少了,恐難以保證安全。可若是護衛多了,則是人盡皆知……”
朱友建聽了,打斷他的話不滿道:“好了,莫要婆婆媽媽的。朕隻是在京城,又不出遠門。挑三五個機靈點的即可。”
王世德見他不高興不敢多言,隻得問道:“皇上準備去哪?”
“隨便走走,朕還沒正經在京城裏看過。”朱友建突然想起孫承宗所說的火器粗製濫造的問題,於是說道:“到盔甲廠看看去。”
“要通知工部劉大人嗎?”
“不用,通知了他朕還能看到什麼?”朱友建不由惱怒的踹了他一腳。王世德忠則忠矣,但什麼事都要請示,處事不夠圓潤。但凡事有弊有利,這也正是朱友建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皇上,容臣下去稍作準備。待準備妥當,臣再來接陛下出宮。”王世德喜笑眉開地道。被皇上踹一腳,他感覺自己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看王世德準備告退,朱友建吩咐道:“記得給我帶一套普通百姓服裝來。”皇宮裏可沒地方去找尋常百姓的衣服,他的衣服可都是繡著龍的。如果穿出去,還不是明白告訴別人他就是皇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