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之後,我對寫作這件事一直抱著積極的心態。參加馬克·漢森課程的2007年也是我的人生跌入穀底的時候。當時就是通過寫作來理清了自己的思緒,並把過往的大師課程筆記拿出來重新整理了一次,從而找到了解套的信心和方向。
在《別怕創業:把過去幫老板賺的,放回自己口袋!》當中曾經提及,我負債之後,父母一直要我離開教育訓練行業,去考公務員過上安定的生活。他們隻求我慢慢把錢還清就好,不要再有“短時間賺大錢”這樣的想法。可是,當我借助寫作整理、分析了自己的天賦與能力,找到了真正讓自己賺到錢的方法之後,決心不顧父母反對,再次回到教育訓練的本業。
結果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我的天賦與能力很適合走教育訓練這條路,因此此前能夠順遂地走過好長一段時間,而負債則是投資判斷失誤造成的後果,跟我從事教育訓練這項工作並沒有關聯。回到本業之後,我以自己的天賦、能力與專業水平,致力於業務的拓展,在三年內成功地還清了500萬新台幣的負債。
這都是我通過寫作而整理、分析出來的結果。假設當時我沒有冷靜地列出問題,找出答案,或許現在我真的是一個公務員,每個月領五萬多新台幣,而其中的三萬多必須拿去償還欠款,直到現在可能還背負著上百萬新台幣的債務,必須工作到四五十歲才能還清全部欠款。更可怕的是,即使到那個年紀,我還是一無所有。
若你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茫然,不妨試著寫作吧!把你的困頓、煩惱、心得與經驗全都寫下來,你的人生輪廓將逐漸清晰。比起拚命看書或上不同的課程,這種方式能夠幫你更快地找出自己的問題與方向。
選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寫下你的生命之歌,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回到思維的原點
哈維·艾克講述著自己的人生,我仿佛聽見自己的故事,我們兩個人的人生軌跡相似到令人驚訝。但也有一點不同:如今他已站在世界教育訓練行業的頂端,可我還坐在台下聽他演講。
哈維·艾克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長大,13歲便開始打工,做過包括送報、賣冰激淩、賣防曬乳等各式各樣的工作。大概是小時候窮怕了,他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卻隻念了一年便休學,決定提早進入社會賺錢謀生。隻不過當時他還沒找到賺錢的方法,不論如何努力都遲遲無法成功。但這並沒有打倒他,也沒有使他放棄成為富翁的念頭。
將多年的失敗教訓當作警戒,他再次挑戰創業,這次投入健身用品零售業,兩年半的時間設立了十家分店,後來甚至將所屬企業賣給一家全美排行前500名的企業。隻不過因為資金配置不當,沒多久他又被打回原形。
對於哈維·艾克這位大師,我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也常常回想起他對著台下的我說出下麵這句名言:“你做一件事的態度,就是你做任何事的態度!”
對這句話,我雖然已經聽過、看過好多次了。但當台上的大師指著我大聲宣告這句話時,那種張力與刺激非常大,使得我不得不仔細回想自己從記事起開始麵對和處理事物的態度。突然間,創業時期的點點滴滴浮上心頭。我看見剛剛創業時的自己,不僅每天醒來就想著該如何提升業績,想著如何賺錢、還債,還有因剛剛當上老板,對如何管理一家公司全然不熟悉而產生的擔心。
原來我的缺點是想當榜樣
創業初期,由於期待自己能創造出績效,也希望員工可以快點上手並能夠獨當一麵,於是我逼著自己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插手。搞到最後自己疲憊不堪,還被員工認為是管得太多,給當時的團隊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例如,我總是提早到達公司,覺得這樣才是正確的上班態度。因此,隻要有人遲到,就如同踩到地雷般令我抓狂。此外,我有自己辦公的步調與方式,並且自認為這套方法很好,值得其他員工學習。於是隻要有一點看不順眼的地方,我就會記下來並在開會時提出,希望員工改進。隻是,管得太多不僅造成了公司組織崩盤,也因為我把所有心力全浪費在小事上,而非思考如何創造業績,反而無法使公司績效向上提升。於是,我察覺到自己並不適合擔任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角色,在引導員工的方麵確實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