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患者麵部三叉神經分布的區域有反複發作和陣發性劇痛。三叉神經痛有原發性及症狀性兩類。症狀性三叉神經痛係由顱內外腫瘤以及牙源性疾病等引起,這部分病人約占三叉神經痛患者的10%左右。絕大部分的三叉神經痛為原發性,多數是在40歲以後才發生,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右側比左側多。具有典型的症狀,常因吃飯、刷牙、漱口、洗臉、說話、走路震動等動作刺激麵部或口腔內某一點(即扳機點),立刻引起一側麵部陣發性刀割樣疼痛,影響工作與生活。
近年來,我國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研究,發現該病的85%是由於動脈硬化,4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94%的患者三叉神經根部受血管壓迫,硬化的動脈就像一根木棒壓迫在神經上,使神經產生重度的磨損,從而引起三叉神經痛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逐漸出現,至50歲以後,壓迫日趨嚴重,發病率則明顯增加。因此,要從預防著手。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與治療可采用自然療法:
運動療法
經常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防止肥胖,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
飲食療法
飲食結構要合理,熱量不宜過高,避免食用全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多食用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限製過多地攝入糖量。
此外,還可采用小針刀治療,在耳後作一小切口,進達神經根部,將壓迫神經的血管分離,以解除神經受壓。這是以針灸對病因的根治性療法,療效顯著。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發生於青壯年人,多數是由於椎間盤脫出所引起。而老年人的坐骨神經痛,則主要是由於骨質增生造成對坐骨神經根的壓迫,無菌性炎症及腫瘤組織對局部神經的壓迫,當然也不排除腰椎間盤脫出對坐骨神經根的壓迫。此外,風濕等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原因。
防治坐骨神經痛自然療法,主要是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
(1)腰部活動鍛煉:站立位,兩腳左、右分開,雙手叉腰,上身及頭部後仰,以人體縱軸中心為軸,做360度的旋腰活動。不僅要右→前→左→後方向旋轉,還應要後→左→前→右後方向旋轉。早、晚各一回,每回數十次。
(2)坐骨神經保健操:仰臥在硬板床上,雙手抱住一側大腿,身體變成“U”字形,然後用自身的力量(初練時可以求助別人的幫助),象不倒翁樣搖晃,一側練畢再練另一側,每日數回,每回也可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用此法鍛煉的老年人必須全身無重大疾病。否則,應禁用此法。
(3)坐骨神經痛的醫療體操:體操能拉長腰、臀、下肢後側部肌肉及坐骨神經,也有舒筋活血、緩解肌肉痙攣之效。對坐骨神經痛的康複有極好作用。其具體做法是:
仰臥,兩腿直立交替上舉。
仰臥,兩腿舉起做蹬自行車動作。
正坐,先兩腿交替舉起,後同時並舉。
直腿平坐,俯身雙手平推,觸摸腳尖。
站立或扶牆,雙腿直腿輪換擺動。
上述鍛煉,每日1~2次,練習時動作柔緩,幅度由小而大,次數由少到多。總之,循序漸進,切勿過量。
(4)原地踏腳運動:即光腳在鵝卵石鋪成的地麵或粗糙的地麵上做原地踏步。每天1次,每次20~30分鍾。光腳踏步,有疏筋活血,消炎止痛的治療作用。也能刺激人體各器官在腳底的特定穴位,激發人體潛能,調整失衡狀態,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坐骨神經痛等慢性疾病的目的。
(5)患坐骨神經痛的老年人,最好睡硬板床,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性彎曲。腰部可以墊一特製的小枕頭(最好是直徑為10~12厘米的圓枕頭,長度為35厘米左右,枕心以木棉、棉花為宜)。初起時可能不習慣,但這對防治老年人坐骨神經痛有好處。如果病情不見輕,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及早治療。
沐浴療法
(1)礦泉浴療法:取單純性溫泉、碳酸泉、土類泉、重碳酸鈉泉、硫酸鹽泉、食鹽泉、硫磺溫泉、氡泉等作礦泉浴治療。
(2)日光浴療法:取較強的陽光作日光浴。每日2次,15次為1療程。
(3)砂浴療法:取下肢砂浴法,配合用腹部砂浴療法。每日1次,每次40~60分鍾,15~30次為1療程。
(4)藥物浴療法:取當歸、製乳香、沒藥各20克,川芎、牛膝、烏蛇、血竭、兒茶各60克,紅花30克,蘇木、川斷、狗脊、防風、獨活、羌活、雞血藤各100克,水煎熱水浴身。每日1次,15次為1療程。
針刺療法
(1)點挑療法:可取腎俞、大腸俞、腰俞、腰陽關、秩邊、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絕骨等穴,常用挑提法、挑拉法和挑擺法。初挑每日1次,挑完全部神經通路後,時隔3~5日挑1次,5~10次為1療程。
(2)指針療法:補法按揉氣海、陰廉、五裏、血海、陽陵泉、三陰交、太白、公孫、隱白。以瀉法按揉風市、陽陵泉、懸鍾,再以補法按揉委上、膝下、鶴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