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 消化係統疾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三)(3 / 3)

塗擦療法

(1)活田螺洗淨砸爛,加入明礬粉,待出現一層清液後,用藥棉蘸液塗擦患處。

(2)河蚌1個,摻入黃連粉03克,待其流出蚌水,盛入碗,以棉簽蘸蚌水塗患處,每天3~5次。

(3)冬瓜湯汁塗洗。

飲食療法

(1)黑木耳70克,加水少許文火煮成糊,日服3次,有良效。

(2)鮮荸薺500克洗淨,與紅糖100克同煮食並喝湯。每日1~2次,連服3~5天有療效。

(3)鮮馬齒莧250克,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煮沸30分鍾,去渣,再加入粳米50克煮稠粥,加重油及食鹽調味,分2次溫服。每日1次,連服4~7日(治痔瘡出血)。

(4)絲瓜絡炭15克,棕櫚炭15克,煎湯後空腹服下,1日2次(適用於痔瘡出血,直腸出血、子宮出血也可用)。

(5)豬膽1個,盛碗內蒸20分鍾,取出將膽汁倒出,乘熱一次溫服,連服3~5個(適用於痔瘡腫痛者)。

(6)紅棗250克(炒焦),加水適量煮,然後加入紅糖60克,每日3次,食棗飲湯,連服半個月為1療程(適用於老年氣虛、血虛之痔瘡患者)。

(7)瘦豬肉100克,槐花30克,煮湯後服用,每日1劑(適用於老年氣虛、痔瘡便血者)。

(8)薏米50克,百合6克,煮湯趁熱喝之,每日2次(適用於痔瘡便秘者)。

(9)羊腎一對,肉蓯蓉20克,共煮熟,調味後食用(適用於老年痔瘡、便秘者)。

(10)在運動療法時,應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蔥、大蒜、辣椒、生薑、韭菜及酒類等。可以多食赤小豆、槐花、黑芝麻、豬大腸、蜂蜜、竹筍等。

痔瘡的預防

痔瘡發生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的,如解剖因素,以及增加痔靜脈內壓力等後天因素,都與痔的發生有關。但排便時間過久,又是使痔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要預防或減緩痔的發展,必需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概括地說,堅持每日1次,晨起或睡前,時間盡量短。此外,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即多吃新鮮蔬菜,多喝白開水;主食要粗、細兼用,副食要葷、素搭配。切忌偏食擇食,更忌常服瀉藥。此外,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對防痔有益。當發現患痔時(便血、脫出),應去醫院檢查。不論痔的輕重,屬於何期,最好接受“萎痔”治療,使痔縮小,不再脫出。再堅持排便時間短,痔的發展是可以防止的。

脫肛與肛裂

脫肛

直腸、肛管向下脫出(在肛門之外),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和老年人。由於直腸發育的缺陷和支持直腸的軟組織軟弱,當長時間腹壓增高後就可促使脫肛。

脫肛病初起,在排便時感到肛門有腫物脫出,便後即可自行縮回。逐漸發展到必需用手托才能送回脫垂的腸段。隨後則不僅在排便時脫出,即使咳嗽、打嚏和走路時也會脫出腸段。患者有下墜感,常伴有腰骶部鈍痛、尿意頻數等症狀。如果脫出的腸段分泌黏液汙染襯褲,可引起肛門的糜爛。

小兒脫肛,一般程度較輕,大多可自愈。成人脫肛較輕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即用自然療法治療,但嚴重者仍需手術治療。脫肛的自然療法:

運動療法

下蹲、站立,再下蹲、再站立,反複20~30次。下蹲時肛門放鬆,站立時用力提肛。每天2~3遍。

熏洗療法

(1)大蔥根須500克,煎水入盆,坐盆趁熱熏之。隨後慢慢洗滌,再收腹吸氣,脫肛可緩緩回縮。

(2)韭菜適量煎煮,趁熱熏洗患處。

塗搽療法

(1)鱉頭1個,放瓦上或鍋內焙黃,研末,香油調和,塗擦脫出部分。

(2)泥鰍4條,冰糖30克,同裝入瓶中。12小時後,泥鰍化為水,用此液體塗擦肛門,每天3次。

(3)蝸牛殼研成細末,塗擦於患處,有療效。

飲食療法

常吃些瘦肉、魚蝦、雞蛋、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等食品,以增強營養,加強直腸、肛門組織之韌度、彈性,以及收縮力,可逐漸使脫肛好轉。

飲食療法的配方有:

(1)大米、小米各100克,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煮開,待粥煮至半熟,加入豆漿500克攪勻,煮熟食用,可分數次服。

(2)牛肉200克,洗淨切塊,生薑100克,加油急火爆炒後,加入適量水燉熟,加調味佐料,吃肉喝湯。

(3)黨參10克,黃鱔1條去內髒,水適量,共煮一小時,調味飲湯。可治脫肛,也可治子宮脫垂。

(4)活鱉一隻,去頭及內髒,豬大腸頭250克,加水適量,隔水燉1小時,調味食用。每天或隔天1次,連服5~6次。

(5)紅棗15個,果子狸200克,加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食肉、喝湯。

(6)蓖麻根15克,豬大腸頭200克洗淨,加水適量共煲熟後,調味、吃肉、飲湯。

(7)鮮石榴2個,去除外皮,槌碎,取汁涼飲,每天1次。適用於濕熱下注者。

(8)山藥200克,洗淨去皮,切成小塊。糯米200克,洗淨入鍋,加水750克,用文火燒開。待米煮至半熟時,加入山藥塊,攪勻,煮熟服用。

(9)水發銀耳100克,去根洗淨。先將銀耳用文火煎2小時,再加冰糖130克,青梅3克,山楂糕3克,稍等片刻即可分次服食。

(10)藕50克,洗淨去皮,切成薄片。鍋內放油,燒至6成熱下藕,將藕炸成黃色撈出。鍋內留50克油,將甜醬、白糖、味精、料酒放入,待汁烘起,下入炸好的藕片,炒勻,撒上芝麻即可服用。

肛裂

肛裂是肛門管皮膚及皮下組織受損裂開後形成的潰瘍。中醫叫做痔裂或痔口裂。肛門裂口多發生在肛門管的前、後正中處,以後正中處最多。肛裂者多數係為30~40歲的青壯年人,兒童與老年人較少,婦女的發病率比男性高。

肛裂的主要症狀有:疼痛、出血、便秘、瘙癢等。其病因主要是由於肛門損傷和感染所致。排便後損傷肛管皮膚,引起皮膚裂開。如不感染,往往自己能愈合,不用治療。如感染後形成慢性潰瘍,就不易愈合。加之反複排便損傷和感染,加重裂口,即形成肛裂。肛裂的自然療法:

外敷療法

(1)新鮮雞蛋煮熟,去白用黃,將蛋黃放在勺或鍋內用文火熬煉,待蛋黃被煉焦炭化,即可出油,用時以棉簽塗於肛裂創麵。

(2)將蜂蜜在文火上煉熟之後,塗敷於肛裂創麵,對初起肛裂效果更佳。

熏洗療法

(1)選用中藥大黃15克,黃柏、蒼術、川芎、當歸各10克,蔥根3枚,加水5碗,煎半小時,去渣取汁,倒入清潔盆中,先熏後洗。洗時要坐浴在湯藥之中半小時。

(2)瓦鬆、馬齒莧、生甘草各15克,五倍子、花椒、蒼術、防風、蔥白、枳殼、側柏葉、芒硝各30克,加水5碗,煎半小時,以湯先熏後洗,每日2~3次。

飲食療法

(1)肉蓯蓉200克,豬肉500克,茴香、醬油適量,慢火燉爛,分幾次食。

(2)菠菜500克,洗淨用熱開水略煮,芝麻醬50克,醬油、薑末、味精適量,涼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