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疏經活絡的“元老醫術”——按摩推拿(2 / 3)

上述3種按摩方法,適用於感冒、頭痛、頭暈,對暈車、暈船,也有調節作用。長期按摩,對麵部皮膚的保健,額紋的消除也有一定的作用。

(4)梳頭:張開五指如梳,單手或雙手並用均可。從前額發際處向後,經頭頂梳向頭後發際。先慢後快,每次10~20分鍾,早、晚各1次。它集梳發、按摩頭部、推拿穴位於一體,隻要持之以恒,就有利於生發、烏發、明目。

(5)叩擊(或擊打)頭部:雙手五指自然分開,微屈,交替擊打頭部。擊打時,用力由輕到重,節奏輕快自然,以五指的指腹為著力點擊打。無規律的擊打也可以,疼痛的部位可重點擊打,時間約為2~3分鍾,至頭部微微發熱或發脹為止。

(6)點揉百會:用中指指腹按壓百會穴位,輕輕點揉,位置準確,有酸脹感。點揉百會,要溫柔輕點,逐漸加大力量。此法可單獨應用,如頭痛、頭暈、失眠多夢時,或勞累後昏昏沉沉,身體疲倦,酸懶不適,精神不振時,點揉百會,可收到立竿見影之效。與其他穴位配合按摩,對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髒器下垂疾病有良好療效。

(7)推揉風池:雙手揉撚風池,有酸脹感時,拇指可向下推揉下方肌肉。對感冒後的頭痛、項強有明顯作用。對肢體震顫、眩暈、耳鳴、鼻衄(鼻出血)也有一定療效。

(8)按摩神庭:兩手五指並攏,左手按在左額上,右手按在右額上,左手指沿著逆時針方向,右手指沿順時針方向,同時作圓形按摩各55次,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兩手指按摩時,都要觸及神庭穴位。神庭穴位於前發際正中直上5分處。具有治療失眠、頭痛、眩暈、心悸、心煩、驚悸等症狀。

(9)按摩頭皮:即幹洗頭,也叫頭皮操。每天早晨,到野外或公園,兩腳平行站著,目視前方,用手指左右、前後各梳理100下左右,1次按摩約5分鍾,到了傍晚再重複1次。初按摩時有少量頭發脫落,隨著按摩皮下組織活力增強,按摩時脫發越來越少。按摩頭皮能治療禿頂、脫發,並能長出新發,黑發,減少白發。

(10)幹浴麵:雙手掌互相摩擦生熱後,做洗臉動作。此法應在全麵按摩基礎上,重點按揉口角、眼角。此處皺紋相對密集,肌肉活動較多,應重點按摩,可舒通經絡,增加皮膚的彈性、光澤,對麵部消除皺紋和皮膚保健有一定效果。

按出“人麵桃花”,灼灼其華

麵部按摩包括:麵部美容防皺按摩、眼部按摩、耳部按摩、鼻部按摩及口腔按摩等,現分述如下:

麵部美容防皺按摩

麵部美容防皺按摩是德國美容師克勞季阿·弗頓利希編製的一套麵部防皺操。每天做2~3次,效果很好。經過兩個月的按摩,就會重新煥發青春。在本節裏作為麵部按摩時,必須正確全麵地了解。因為,麵部按摩,主要是臉麵上皮膚的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活躍皮膚末梢神經。如果按摩得法,確能起到護膚美容、消除疲勞的效果。但是,如果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麵部按摩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按摩前,要先將殘留在皮膚上的汙垢清洗幹淨,以免擠壓進毛孔,引起皮膚疾病。

(2)按摩時,最好先用熱毛巾濕敷片刻,使皮膚血液通暢且毛孔開張,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按摩時,應在臉上擦上按摩霜,潤滑皮膚,便於按摩。

(4)要注意指法。按摩時將示指、中指和環指合並起來,利用指腹進行按摩,使其均勻而有節奏。

(5)要沿肌紋理按摩。臉部肌肉是從臉的中央向外延伸,按摩也應沿著這個方向弧線移動。如果逆肌肉長勢而行,便會起皺紋。眼和周圍是環形肌構成,應按環形方向按摩。

(6)按摩用力要輕柔。粗暴的按摩好比在用力牽扯皮膚和肌肉,容易使肌肉鬆懈,反而會長出皺紋。

(7)按摩做完後,應該及時清除麵部的按摩霜和在按摩過程中產生的汙垢,以免刺激皮膚。

(8)按摩後,皮膚表麵的油脂被摩去,皮膚會有一種幹燥、繃緊的感覺。所以,最後應用爽膚水及營養霜調節和保護皮膚。

眼部按摩

眼部包括眼球、眼眶及其周圍的穴位。

(1)揉睛明、攢竹揉此二穴時,要穩、準、輕揉,切勿按壓眼球。揉睛明可治療:迎風流淚,夜盲,視神經炎,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近視眼,目眩,目赤腫痛等病症。揉攢竹穴可治療:頭痛,眼部疾病,麵癱,眉棱骨痛,眼瞼下垂等病症。

(2)提拿眼眉,拇指與示指相對,輕輕將眼眉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提起,提起皮下組織的同時,伴以輕輕的揉撚,力量應柔和,感覺十分舒服。眼睛周圍有許多穴位,如攢竹、睛明、絲竹空、瞳子髎、魚腰、承泣、陽白、四白等穴。提拿眼眉,可促進經脈中氣血的運行,可以消除眼部疲勞。長期提拿可保健視力,對於近視眼、老花眼、遠視眼、白內障等眼部疾患有較好的療效。

(3)揉太陽:以手指羅紋麵壓太陽穴,做回旋揉動,以感酸、脹或輕度頭痛(可以忍受)為度。揉後感到輕鬆、舒適。揉太陽穴可治療:頭痛、偏頭痛、失眠、眩暈、眼部疾患。

(4)推眼眶:雙手拇指屈曲,用遠節指骨背側麵放在眼眶上,用一定的壓力,由內向外做推的動作。按壓力量要適中,但對消除一般眼疲勞,手法要輕。對於感冒所引起的眉棱骨疼痛及感覺遲鈍、慢性頭痛者,手法宜偏重。推眼眶使眼睛舒適。

(5)掌揉眼睛:閉眼後,用雙掌的掌根部放在眼睛周圍,在眼的上方、下方、外側輕輕地揉按。眼部按揉動作可輕可重,時間可長可短,隨自己的需要而定,一般是2~3分鍾。每天睡前掌揉,可助入眠;用眼時間較長,可消除疲勞,令人眼明神爽。此外,長期按摩眼部,可延緩眼部皺紋的發生,減少眼部皮膚的皺褶,恢複和促進皮膚的光澤,防止眼袋生成。對青少年的假性近視,老年性的老花眼,也有一定的療效。

(6)旋轉眼球:中醫認為,眼睛與人體各經絡聯係緊密。因此,每天早、晚旋轉眼球10~20次,可促進血液循環,有明目健身的作用。

耳部按摩

(1)鳴天鼓:每日晨起或睡前將兩手掌摩擦生熱,隨即將兩掌緊按於雙側耳廓,使兩耳聽不到外界聲音而嗡嗡作響為止。其手指並攏貼於頭頂或枕部,示指疊在中指上,然後示指著力下滑彈枕部或頭頂部,以聽到有鳴鼓音為止。每次共彈20~40次,彈畢深呼吸5次。此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對中老年人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症,也有良好療效。

(2)揪耳朵:每天早晨,以右手從頭頂方向拉揪左耳向上14次,再以左手同樣拉揪右耳14次。此法持之以恒,可使發不白,耳不聾,身輕體健。

每天早晨凝神,排除雜念,用左手將右耳上提49次,用右手上提左耳49次,長期堅持,可以治療陽痿。

根據中醫學人體經絡路線,輕提動兩耳尖,可以促進頜下腺、腮下腺、舌下腺腺體的分泌,可以使耳朵部分充血而減輕喉部的壓力和使喉嚨由幹燥轉為濕潤,達到緩解嗓子疼痛的目的。提耳尖時要有節奏地連續提100次,提完後,喝上白開水,一天3次。

(3)揉捏耳廓:人體經絡與耳朵有密切聯係,每個髒器在耳部有代表區,一旦某個髒器有病,該髒器代表區內就會有反應點。每天早、晚揉捏耳廓10~20次,刺激耳廓上穴位,就能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目的。

鼻部按摩

鼻部按摩是用手指按摩鼻部,用以刺激鼻部的血管係統,使其擴張變粗,加快血液流通,供給鼻部營養增多,使鼻部的抵抗力增強。鼻是呼吸道的門戶,鼻部的功能增強了,空氣中的細菌、病毒便不易通過鼻部侵入身體內部。所以經常按摩鼻部,能預防感冒和呼吸係統傳染病。另外,在鼻子的兩側和下邊,有針灸穴位,如迎香、人中等,按摩這些穴位,可通經活絡,防治老年人易患的中風不語、口眼歪斜等症。

按摩時,取立位、坐位、臥位均可。一般多采用坐位,思想集中,大腦入靜,意守丹田,意氣合一,頭正頸直,兩眼半閉,向前平視,口唇緊閉。先用右手示指指腹從鼻根部沿鼻梁上下輕輕按摩20圈。然後用拇、示兩指捏住兩側鼻翼,捏緊鬆開,連續20次。最後用手掌輕輕拍打鼻部20下,按摩完成。按摩鼻子最好在早晨,動作要輕,鼻部患有癤、皮膚病、鼻出血等,不宜作此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