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傻人就是有傻福(2)(3 / 3)

印象最深的一次卻是在晚上,我跟媽媽到南京軍區禮堂看話劇,九點多鍾散場出門,一抬頭,眼前哨兵一樣整齊排列的白楊樹上,疏疏密密築著不下二十個巨大的鳥窩。那時候還在初春,楊樹還沒有發芽長葉,樹幹在暗藍色的夜空裏又直又高,樹枝像一根根細長的手臂,努力托舉著毛茸茸的鳥窩,像是用盡氣力要把剛出殼的小寶貝們送上天空。在南京這樣的大城市裏,看到各種鳥兒已經是不容易了,居然在軍區的大院裏還能見到那麼壯觀的鳥窩陣,簡直令人驚訝。

不久前的一天,老家的表姐到南京來玩,我驕傲地指給她看城市上空各種各樣的鳥兒。表姐沒有驚訝,卻恍然大悟地說:“怪不得現在農村很少能看見鳥了,原來鳥兒們都飛到城市來了。”

表姐的話起先令我高興,再想想我又覺得悲哀。鳥兒們本來是天空中自由的生靈,它們最快樂的家園應該在森林和農村,它們應該在那裏棲息和飛翔,吃麥地裏的害蟲,喝山泉裏的淨水,生兒育女,代代繁殖。可是人類現在大規模地開發用地,森林被砍,麥地上建成了工廠,農家小瓦屋改造成鋼筋水泥的樓房,鳥兒們在熟悉的土地上無處落腳,才不得不飛往大城市借以生存。

南京城裏有這麼多的鳥兒,是鳥兒的幸福呢,還是不幸?它們在聳立的高樓間無法再飛出很遠,吃不到肥嫩的小蟲而改吃人類的殘湯剩飯,久而久之它們的種類會不會發生異化?這是我最近總在思考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要替鳥兒們感謝南京,這個地球上還有一個被鳥兒喜歡的綠色的城市,是多麼多麼的不容易。

主菜有了,剩下來的冷盤小炒就容易調配了。肖曉在報紙的邊邊角角一共安排了這麼幾段鳥類常識:“為什麼鳥類的嘴形各式各樣”、“候鳥遷徙的原因”、“人字形的大雁”、“山雀是果園的衛士”、“會捕鼠的貓頭鷹”。這些小常識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甚至排出球和階梯的形狀,再配上簡潔的花邊和插圖,顯得活潑可愛。

中間的一幅鳥巢和雛鳥的圖畫令肖曉煞費苦心。鳥巢是褐色的,可以用褐色彩筆畫。雛鳥可不容易畫,雛鳥身上的絨毛應該是一種很淡的黃色,而且要有那種毛茸茸的、輕輕一吹就會蓬鬆開來的質感。肖曉為此參考了幾幅畫雛雞的畫,他真心佩服畫家們的本事,他們怎麼就能夠把雛雞畫得那麼稚嫩可愛呢?他的彩筆中沒有那種極嫩的黃色,一畫到紙上就死板板的,一點都看不出小雛鳥的可愛。

好就好在肖曉遇事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做事情總要力求做得最好。經過反複的研究和試驗,他到底想出一個別出心裁的辦法:先用鉛筆在紙上畫出小雛鳥的輪廓,再往輪廓裏塗上薄薄一層膠水,然後把黃白兩色的粉筆碾成粉末,按適當比例混合起來,輕輕吹到塗好的膠水上。彈去多餘的粉筆灰,幾隻蓬鬆著嫩黃絨毛的雛鳥立刻在紙上活靈活現,簡直就有點呼之欲出了。最後他又用深黃色的彩筆畫上了小鳥們大張著的、嗷嗷待哺的嘴。嘴邊用黑色線條牽引出一句“小鳥的話”猜猜我一天能吃多少害蟲?

肖曉對自己的傑作很滿意,決定讓爺爺奶奶先睹為快。爺爺驚歎一聲說:“好家夥!你應該去申請專利才對!”奶奶求著肖曉:“等你空下來,給奶奶也畫上這麼一張!奶奶覺著你這畫比齊白石一點都不差。”

肖曉心裏樂滋滋的,雖然他也知道奶奶是誇張了,再怎麼說,他也不可能跟大畫家齊白石老爺爺比。

全班十六個同學報名辦《愛鳥報》,加上包郝過分熱情地一人辦了兩張,總共收上去十七張報紙。梅放老師把所有報紙貼在教室的牆上,讓大家無記名投票選出一張最好的送到學校,結果大多數同學都選了肖曉的。

此後肖曉的這張報紙一路過關斬將,在區裏獲得小學組評比一等獎。獲獎的報紙不但張貼在鬧市口作宣傳用了,還被電視台拍了下來,做成一個專題節目,在“愛鳥周”裏播出。

包郝的兩張報,成績也不俗,在全校的評比中獲得“最佳創意獎”,張貼在校園的宣傳欄裏。包郝得意揚揚,特地從家裏帶了照相機來,說是要拍下來留作永久紀念。他還說將來長大了找工作時也許能用得著,怎麼說這也算他人生的輝煌成就啊!

光明小學的老校長一向對學校榮譽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肖曉的獲獎證書一寄到學校,他當即拍板說:“凡是獲區以上獎的,升學考試一律加五分。”又說,“怎麼才叫抓好素質教育呢?我手上的這份獲獎證書不就是證明嗎?從前你們都說我眼睛裏隻有學習尖子,如今我也有進步,知道孩子的素質最要緊。我不是個老頑固。”他說完了就哈哈地笑,開心得像個一年級學生。

不那麼開心的是馬馭。他私下裏跟小楊陽說,如果當初他也報名參加辦《愛鳥報》,得獎的就會是他,他有了多加的五分,考外語學校也就不成問題。小楊陽卻不緊不慢回答他:“可是你不是沒有參加嗎?”

馬馭像不小心吞了一隻辣椒,眉頭鼻子縮成一團,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