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參考文獻(2 / 2)

31.李彬著.符號透視:傳播內容的本體詮釋.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

32.〔美〕薩姆瓦等著,陳南等譯.跨文化傳通.上海:三聯書店,1988

33.張君昌,鄭妍,霍小語著.電視主持與頻道包裝.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34.〔美〕宣偉伯著,餘也魯譯.傳媒信息與人:傳學概論.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5

35.〔德〕黑格爾.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36.劉小楓編.接受美學譯文集.北京:三聯書店,1989

37.蔣育秀著.主持人形象塑造藝術.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38.〔美〕洛雷塔·A.馬蘭德羅,拉裏·巴克著.非語言交流.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39.郭紅玲,楊濤編著.非節目主持藝術.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40.〔蘇〕潘諾夫著,王仲宣等譯.信號·符號·語言.北京:三聯書店,1991

41.張詠華.媒介分析:傳播技術神話的解讀.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2

42.劉曉紅,卜衛.大眾傳播心理研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43.〔荷〕馮·戴伊克著,施旭等編譯.話語心理社會.北京:中華書局,1993

44.陳原.社會學語言.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5.李良榮.當代世界新聞事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46.丹尼斯·麥奎爾,斯文·溫德爾著.大眾傳播模式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47.邵誌擇著.新聞學概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48.〔美〕約翰·菲斯克等著,李彬譯.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第二版).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49.〔英〕羅傑·迪金森等編,單波譯.受眾研究讀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50.〔美〕柯克·約翰遜著,展明輝、張金璽譯.電視與鄉村社會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1.〔美〕阿爾文·托夫勒.未來的衝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

52.〔美〕德弗勒,鮑爾·洛基奇著.大眾傳播學諸論.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

53.高貴武.解析主持傳播.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54.崔永元.不過如此.北京:華藝出版社,2001

55.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2006

56.現代傳播.2000—2006

57.新聞大學.2000—2006

58.電視研究.2000—2006

59.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0—2006

60.新聞學人大複印資料.2000—2006

61.國際新聞界.20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