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研究(1 / 3)

一、研究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首先,研究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是社會發展的要求。當代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繁榮,無不依賴於人才充裕的數量和良好的素質,而人才素質的好壞和數量的多寡,則取決於教育的發展水平。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的:“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因此,教育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成為製定社會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育工作母機”的高等師範教育,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中更處在關鍵地位。要實現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必須重視高等師範教育,加強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其次,研究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是高等師範教育工作本身的要求。教育事業是未來的事業,具有周期長的特點。經濟要發展,教育須先行,師範教育尤須先行。但是,師範教育尤須先行並不是無條件的,它必須是在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提下的先行。要使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在先行的條件下能主動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就必須重視和研究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正確地預測和了解未來一定時期內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並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可能為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提供的條件,提出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相適應的高等師範教育發展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對策。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速度、規模、水平和結構不能適應教育事業發展對教師數量、質量和結構等方麵的要求,使得中學教師隊伍數量缺乏、質量低下、學科結構失調,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視了對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的研究。

再次,研究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是加強高等師範教育宏觀管理的要求。我國高等師範教育辦學具有地方性的特點。一般說來,高中教師的培養不出省,初中教師的培養不出地、市。高等師範教育辦學的地方性決定了國家對高等師範教育隻能進行宏觀的管理。國家對高等師範教育宏觀管理的主要職能包括製訂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戰略,製定高等師範教育法規,對高等師範教育機構的辦學方向和辦學水平進行評估等。在這些職能中,製訂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戰略,既是宏觀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搞好整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國家及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部門,要從全局角度,從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以及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的角度,研究高等師範教育如何同整個社會,同整個教育事業協調發展,研究高等師範教育內部的發展速度、規模、水平和結構等如何協調發展。這樣,就可以使宏觀決策建立在科學、可行的基礎上。

二、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的內涵

研究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對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內涵的界定這一重要問題。一般說來,目前對戰略這一概念的內涵是從三個方麵來界定的:第一,戰略是總攬全局的;第二,戰略是麵向未來的;第三,戰略是處置大事的。總之戰略就是對全局性、長期性、根本性問題的謀劃。作為全局性的謀劃,戰略是局部策略的整合與統籌,它需要整體化的覆蓋與輻射,對局部的策略既相互作用和關聯,又嚴格地從全局和整體指導謀劃。作為長期性的謀劃,戰略要立足當前、麵向未來,它既要了解過去和現在,又要推斷和預測未來,它從一開始就建立在長遠的目標上。作為根本性的謀劃,戰略不僅要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協調和階段性問題,而且還要最終解決發展中的根本問題,以實現最終的戰略目標。

與戰略相聯係的是發展這一概念,發展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由舊質到新質的運動變化過程。發展是質變與量變的統一,是事物內部矛盾性的結果。任何發展都與它的係統條件相聯係,並產生深遠的影響。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也遵循這樣的發展觀,它是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的,是這兩者相互轉變、相互促進的結果。由此而派生出的是高等師範教育的目標結構、專業結構、類型結構、層次結構、地區結構以及課程結構等的不斷協調與優化。與數量和質量發展相聯係的是高等師範教育係統的條件保障,要實現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目標,就高等師範教育係統本身來說,必須要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包括師資隊伍、經費、圖書設備、校舍等)和良好的師範教育體製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