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封神之戰中,三大主力教派的弟子死亡後,人就會上封神榜,真靈保存,而其他的散修,則是直接化作灰灰。
不僅是那不知是不是後人猜測的鴻鈞道人,就連三教教主也都是說過,所謂‘青蓮荷葉白蓮藕、三教原本是一家’。
所以,這不能不讓文夕去懷疑,那所謂的封神之戰,根本是三教大佬,為了收割,吸取散修氣運而設置的一個局。
於是乎,我們可以來看看封神之戰過後的修行界,與修行之人,可還曾出現過自身擁有大氣運之人。
千萬別說什麼《西遊記》之中不也是有大氣運之輩嗎?
若是有人這麼問,文夕絕對會呸他一臉唾沫,君不見那群沒有後台的大妖小妖,有那個是有好下場的?
若是有心,你再去仔細分析一下唐僧師徒四人,哦,對了,還要加上一匹白龍馬。
他們哪一個不是有著來頭,哪一個不是身後站著大佬,更是有哪一個身隕了?化為灰灰了?
沒有,一個都沒有。
再有,所謂《西遊記》的西遊二字,不知其他人有何看法,反正文夕覺得,這根本就是一群小朋友,在自家大人與親朋長輩關注之下的踏春之舉。
好吧,就說這西遊的初衷是什麼?
從這一點,大家又看到了什麼?
凡此種種,就不得不讓文夕心中的疑惑更加被發達大。
但,正所謂前人把路走絕了,後人也能夠另辟蹊徑,修士們已經沒有辦法找到大氣運之人,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大氣運之人來抽取氣運。
於是,聰明之輩,就已經將目標放在了一國之運上。
一國之運是什麼?
國運,就是一個國家內,所有民眾所聚集,歸納起來的部分氣運集合,這就是一國之運。
通常,我們都知道,一個普通人的氣運,是絕對比不過大氣運之人的氣運的。
可是,當無數的普通人的氣運集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生一種奇妙,奧妙的變化。
這種無數人的氣運聚集,歸納到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龐大到天生大氣運之人也要退避三舍的可怕氣運。
所以,這就造成了所謂的前人禁斷,而後來的修士則紛紛尋找尋找一切可以繞過這種禁斷的方法。
這才出現,修士把主意打在一國之運的頭上。
就好像戰國時期一樣,諸子百家爭鳴,就是最好的證據。
原本隻是寥寥幾位在收割吸取凡人氣運強者,在不知不覺間,忽然一下子再次誕生了百位,來了一個諸子百家爭鳴。
好嘛,一個兩個尚且有爭鬥,廝殺,這一下子出現了近百家,又給如何!?
於是乎,各家流派,各個教派之間開始互相攻伐,相互廝殺,你竊取國運,我同樣也可以如此。
你想獲得晉升,成就仙人道果,我同樣也想。
如此一來,導致天下大亂,以至於民不聊生,浮屍千裏,哀鴻遍世。
到最後,不知怎的,變成儒家一家獨大,而後,將其他的諸子百家紛紛排擠出去,變成了和道教佛門搶奪氣運。
並且,儒家《論語》中有一句話很精辟地表明了儒家基本的思想,那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
更被後世之人解讀成,不敬天地,不拜鬼神之意。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諸子百家的手段和西方的信仰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聚沙成塔,聚水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