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也正是由此,發現了一絲古怪的地方。
那就是所謂的劫難,也就是大劫。
不難想象,一個修行之人,於前麵剛剛修行之時,通常來說都可以算作是一帆風順,並且還有著各種奇遇降臨。
可是,到了後麵,就開始不斷的出現三災九難,天地人三劫,又或者其他種種劫數加身。
每每聯想到這些,文夕就不禁感到一陣膽寒。
若是這些修者並不知道自己失去了氣運,那麼他對後麵出現的三災九難,不說習以為常,也肯定會以為這就是修行之人所必須麵對的。
而一點如此,可想而知,這個修者豈能繼續一帆風順。
雖然文夕承認自己有著一點點被迫害妄想症,但其實仔細去琢磨一番,這其中難道就不會太巧合麼?
這個世道,從來都是人心險惡,那麼若是真的,那麼豈不是說前人都在算計後人,就好似一雙雙最靈巧的雙手,編織出一個個無比燦爛的幻境,從容的布下一個個局,隻待“請君入甕”。
原本他也沒怎麼多想,無非就是想著憑借自身傳承獲得更好一些。
沒想到,一個個非常好的機會,或者機緣,接連撞上他,這讓他如何能夠放得下這種誘惑。
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煩惱和追求。
而修者,同樣有著修者的煩惱與追求。
所以說,世上的事,十有八九都不會盡如“人”意。
對於這句話,文夕這短短的二十來年,可是深有體會了。
他不是沒有想過,所謂的三災九難,天地人三劫,又或是是種種劫數,都是上天給予修者的考驗。
但,隨著文夕修為的加深,隨著他的眼界與自身知識的儲備越來越完善,他卻開始懷疑其這種說法。
特別是在他上一次渡劫時,進入的那個“金光洞天”後,所聽到,所看到的,更讓他心中那枚懷疑的種子越發茁壯,生根發芽了。
於是,他就有種特別怪異的想法,之所以修者頻繁遭遇三災九難,這或許就是因為修者氣運被仙人吸取之後的結果。
仔細去想想,或許還真的有可能,並且是很大的可能。
若是一個修者失去氣運之後,肯定是黴運連連,就差沒直接喝水嗆死了。
並且,還有最後一條,也是文夕心中最大的謎團,那就是為何前世地球之中,那些翻江倒海,拿千山縮日月的修者,一個個消失不見了。
當然不排除有著國,家在背後掩飾,將他們與普通人的生活,世界相隔離。
但文夕絕對不會相信,全球幾十上百億的普通人,就沒有一個兩個發現的?
那麼他們都去哪裏了呢?
每每想到這些,文夕心中就不知為何,充滿了無盡的疑惑,與寒意。
甚至,很多時候,隻要他聯想起這些,就會讓他汗毛倒豎,心中發毛。
不過,雖然如此,但他卻也有種,喃喃低語道:“我有優勢。”
看著頭頂虛空之中黑沉沉的劫雲,和那一點點顯現而出的先天道圖,文夕的心思開始活躍了起來。
他的優勢是,他胸中孕有無數奧妙高深的經文,更是可以知道,究竟誰是具有大氣運之人,也就是知道誰是主角。
但凡得到了無數天材地寶,無上玄法經文的存在,幾乎都是身居大氣運之人。
由此,文夕也聯想大自己,他也算是身有大氣運之人,否則,絕對不可能會在前世之時得到那顆珠子,更不可能落於這個世界之中。
所以說,他不僅僅有大氣運,並且還明白如何去聚攏氣運。他根本就不需要像那些仙人,撒網撈魚碰運氣。
據文夕分析,所有的修者,想要踏上無上大道,證得道果,那就必須要說說三大證道因素,分別可以看做是大氣運,大智慧,大毅力。
而這三大證道因素,文夕卻是首推大氣運。
氣運越強的人,在這條道路上就走得越遠,哪怕是這個大氣運之人資質愚鈍,蒙昧不堪,也能夠事事順利,越走越遠。
就算現在的他無法施展那些可以看到氣運的,氣運之眼,但他卻覺得,這種做法,這條路,就算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也偏頗不到哪裏去。
雖然他現在看不到其他人的氣運,是否會因為自己講道,從未學習,認可他的道後,開始緩緩的流失。
但他卻有種感覺,這群人身上有著氣運的流逝,隻怕這種流失也是很少很少,如同涓涓溪水,慢慢的流走,甚至是一絲絲,一縷縷的流走。
“若是真的有氣運流失,那麼,這氣運應該是流向我自己。”文夕看不到自己的氣運,所以隻能夠憑空猜測,不過結合他前麵的推算,他覺得自己的猜測應該是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