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永不言棄,意誌力成就卓越 (3)(2 / 3)

科布登拜訪了約翰·布萊特,希望能夠得到後者的幫助,聯手反對殘酷的《穀物法》。因為他認為,這部不正義的法律是劫貧濟富的,其作用就是把麵包從窮人的口中奪走,並把它喂到富人的嘴裏。但他發現布萊特先生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因為他的妻子剛剛離開人世。“在英國,有成千上萬的家庭跟您遭受了同樣的不幸,”理查德·科布登勸說道,“有多少妻子、母親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因為饑餓而瀕臨死亡。現在,在最初的巨大哀痛過去之後,請您擦幹自己的淚水,跟我一起並肩作戰。我們永不妥協,永不鬆懈,直到《穀物法》被廢止為止。”

科布登看到窮人那可憐巴巴的麵包被迫在海關接受檢查並被課以重稅,而這些稅收全部被富裕的大地主和農場主所占有,他再也難以忍受,他感到全身的熱血都沸騰了起來,渾身都充滿了戰鬥的力量,怒不可遏地要對這種不公正的法律發起攻擊。“這並不單純是某一部分人的問題,”科布登說道,“社會各界都應該聯合起來進行抵抗。這是一個關係到我們衣食生存的問題——是涉及成千上萬的普通勞動人民與工人階層同少數貴族之間關係的問題。”

於是,他們組成了一個“反穀物法同盟”,這一同盟的行動得到了愛爾蘭饑民的大力擁護——正是饑餓本身衝破了原有法律規定的層層壁壘,並擊敗了頑固勢力。1846年英國的《穀物法》被宣布廢除。布萊特先生曾經不無感慨地說:“英國所有的貧苦人可以吃上更大、更好、更便宜的麵包,這要歸功於理查德·科布登的努力和貢獻。”

約翰·布萊特本人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工人的兒子,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高等教育的大門對窮人是緊閉著的。但是,當看到英國和愛爾蘭無數的饑民在《穀物法》的壓榨下不得不忍饑挨餓、苦苦掙紮在死亡線上時,這個貴格會教徒那堅毅而高貴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內心中奔湧著對窮苦人無比深切的同情。

在愛爾蘭發生的可怕的大饑荒中,有兩百萬愛爾蘭人在一年內失去了他們的生命。目睹這樣慘絕人寰的悲劇,約翰·布萊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地投入了戰鬥,他的名字比英格蘭任何社會名流和政治精英的名字都更有影響力。在他那不可辯駁的言辭、滔滔不絕的雄辯和堅忍不拔的品格麵前,所有的貴族都為之戰栗。或許除了科布登之外,與他相比,沒有人在為勞動者爭取更短的工作時間、更便宜的麵包和更多的工資方麵作出過更大的努力。

在倫敦一個破敗不堪的馬房裏,住著一個名叫邁克爾·法拉第的窮孩子。他每日裏背著一大捆報紙到街上叫賣,以一便士一份的價格將它們出售給路上的行人,以此來維持生計。他還曾在裝訂商和圖書出版商那裏當過七年的學徒。有一次,在裝訂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時,他的眼睛無意間看到了一篇介紹電的文章,這篇文章像磁鐵一樣吸引了他,直到他一口氣讀完為止。他找到了一個玻璃藥水瓶、一個舊的平底鍋,再加上幾樣簡單的工具,就開始做起了實驗。

一位顧客被這個小男孩的求知欲深深地感動了,他把法拉第帶去聽著名化學家漢弗雷·戴維先生的精彩講座。邁克爾·法拉第鼓足了勇氣,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寫了一封信,並把自己作的講座筆記送給戴維先生本人審閱。

此後不久的一個夜晚,正在邁克爾即將上床休息時,漢弗雷·戴維先生的馬車停在了他那簡陋的住處前,一位仆人下了車並遞給他一封親筆書寫的邀請信——漢弗雷·戴維先生請法拉第在第二天早上去拜訪他。邁克爾讀著信上的內容,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次日早上,他如約拜訪了漢弗雷·戴維先生,戴維先生想請他做一些清洗實驗儀器和搬運設備的工作。戴維先生在用一些危險的爆炸性試劑做實驗時,臉上戴了一副用玻璃製作的安全麵具,而法拉第則全神貫注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他那充滿了求知欲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這位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