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恩是一名演員,一直埋頭鑽研自己的演技,最終成了當時的大明星。
“觀眾都站起來向我歡呼!”愛德蒙·基恩衝回家,一把抱住被他嚇壞了的妻子,興奮不已,大聲說道,“以後你可以有自己的馬車,查理可以去貴族學校讀書了!”
基恩膚色偏黑,天生一副尖嗓子,讓人聽著很不舒服,然而,剛剛出道的時候,他就決定扮演一個前人還沒有扮演過的角色——馬辛傑戲劇中的吉列斯·歐弗裏奇爵士。他堅持不懈地嚐試,不怕失敗,最終這個角色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受到了整個倫敦的歡迎。
“請原諒我坦率說出我的看法,我覺得您不適合做演講。”謝裏丹剛剛進入國會,才做了第一次演講,著名記者伍德弗爾就對他下了這一斷語,奉勸他還是回去做他的老本行。“不,”謝裏丹手托著下巴,沉思了片刻,然後回答道,“我覺得我適合,以後你會看到的。”後來,謝裏丹的確做到了這一點。被著名的演說家福克斯稱讚為眾議院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一篇演說,正是出自謝裏丹之口,那是一篇他反駁沃倫·哈斯汀斯的著名演講。
1828年,十八歲的伯納德·帕裏希離開了法國南部的家鄉。按他自己的說法,那時候他“一本書也沒有,隻有天空和土地為伴,因為它們對誰都不會拒絕”。當時他隻是一個不起眼的玻璃畫師,然而他內心卻懷著滿腔的藝術熱情。
一次,他偶然看到了一隻精美的意大利杯子,完全被它迷住了,這樣,他過去的生活就完全被打亂了。從這時候起,他內心完全被另一種激情占據了——他決心要發現瓷釉的奧秘,看看它為什麼能賦予杯子那樣的光澤。此後,他經年累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瓷釉各種成分的研究中。他自己動手製造熔爐,但第一次以失敗告終。後來,他又造了一個。
這一次雖然成功了,然而這隻爐子既耗燃料,又耗時間,讓他幾乎耗盡了財產。最後因為買不起燃料,他無奈隻能用普通火爐。失敗對他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然而每次他在哪裏失敗就從哪裏重新開始;最終,在經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他燒出了色彩非常美麗的瓷釉。
為了改進自己的發明,帕裏希用自己的雙手把磚頭一塊一塊壘了起來,建了一個玻璃爐。終於,決定試驗成敗的時刻到了,他連續高溫加熱了六天。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瓷釉並沒有熔化。但他當時已經身無分文了,隻好通過向別人借貸又買來陶罐和木材,並且想方設法找到了更好的助熔劑。準備就緒之後,他又重新生火,然而,直到燃料耗光也沒有任何結果。他跑到花園裏,把籬笆上的木柵欄拆下來充柴火,但仍然沒有效果。然後是他的家具,但還是沒有任何起色。最後,他把餐具室的架子都一並砍碎扔進火裏,奇跡終於發生了:熊熊的火焰一下子把瓷釉熔化了。秘密終於揭開了。事實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有誌者,事竟成。
“如果你在兩周內一本書都沒有賣出去,而你一點都不泄氣,”一個出版商對他的代理人說,“那你肯定會成功的。”“先考慮好自己要做什麼,”卡萊爾說,“然後像赫拉克勒斯那樣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
“一個人想在繪畫上有成就也好,或者在別的藝術領域有成就也好,”著名畫家雷諾茲說,“那麼,從早晨起來一直到晚上睡覺,他都應該把這個目標牢牢地記在心頭。”
“我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勤奮工作。”著名畫家特納如是說。
“一個人如果總是優柔寡斷,不知道應該先做什麼,”威廉姆·沃特曾經說,“那他什麼也做不了。他如果下了決心,可是一聽到朋友的反對意見又馬上改變想法,自己的主意總是變來變去,就像風向標一樣,東風來西邊倒,西風來東邊倒,這樣的人是做不成什麼大事的。他們不會有任何進步,最多隻能在原地踏步,搞不好就很有可能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