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裏森是美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幫暴徒,他們撕扯著他的衣服,一路推搡他。但他並不動怒,仍然和顏悅色地和他們說話,看那情形,仿佛站在他對麵的不是暴徒,而是國王。他有一顆隻有極少數偉大人物才具有的安寧和諧的心靈。
主耶穌麵對迫害他的凶手時,依然表現得高貴大度;即使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在身體極度痛苦的時候,他所說的仍然是:“上帝我父,請原諒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聖保羅對阿格裏帕的演說堪稱演講中的典範,他把說服的力量和不卑不亢的態度融為了一體。
良好的行為舉止可以成為年輕人的財富。巴特勒先生是羅德島的一個雜貨商。一天,他已經關了店鋪準備回家,路上遇到一個小女孩,原來她想買一卷針線。巴特勒先生二話不說,就帶小女孩回到了店裏,把線給了她。這個事情本身雖然微不足道,但在城裏流傳開後,人們都競相到他的店鋪裏買東西。很快,他就成了富翁,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他的熱心周到。
巴爾迪摩的羅斯·魏納斯先生也有過類似的經曆,他也憑借自己的周到禮貌為自己贏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事情是這樣的:魏納斯先生原先開了一個規模不大的工廠,在城裏隻能算是末流。一天,來了幾位客人向他打聽生產的情況,他表現得非常熱心,有問必答,贏得了客人的好感。原來,這幾位客人是俄羅斯人,受沙皇的委派來這裏談生意。他們走訪了幾家大工廠,但都受到了冷遇,隻有魏納斯的工廠是個例外。後來,他們就邀請魏納斯去俄國開廠,魏納斯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到了俄國以後,他一年就可以掙十萬美元。
有一個貧窮的牧師,他的經曆也非常奇特。一次,他在教堂門口看到幾個痞子在嘲笑、捉弄兩個老婦人。這兩個婦人身上穿著樣式很古舊的衣服,遭到眾人的哄笑,一下子顯得非常窘迫,都不敢進教堂。牧師看見這種情形,過去推開眾人,帶著她們沿中央過道一直進到教堂裏麵,又幫她們找到座位。兩個老婦人雖然和這位牧師素不相識,但在臨終的時候,卻把一大筆財產留給了他,好心終有好報。
已故的阿姆赫斯特學院院長漢弗雷是個非常知書達理的人。在他還未去世的時候,一位太太見到了他,對他的風度大為折服,於是慷慨解囊,向學院捐贈了一大筆錢。
有一個人在離開紐約多年之後,又回到了這個城市。有一件事情他感到非常奇怪:“我朋友的生意怎麼一點進展都沒有?要說財力,他可是很雄厚的啊,而且業務上也很在行;要說機靈精明,那更是沒有人能比得上。”後來有人把答案告訴他說:“他性格太尖刻了,經常懷疑雇員欺騙他,對待顧客也非常不文明。所以,從來沒有人肯賣力為他幹活。那些投資人也不肯再在他身上花錢,而願意對那些行為更文明的商家進行投資。”
有些人為了追求成功,全身心地撲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惜犧牲日常生活中很多普通的溫情與享受。這種偏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合紳士之道的,而且對成功來說往往是南轅北轍。即使有好心人願意資助他們,一看到他們這個樣子也會望而卻步。其結果就是:有的生意本來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做成,結果卻花落別家。這裏麵的道理很簡單,其他人實力上或許不如他,但在生意上卻是更好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