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後記(2 / 2)

現在隻要生活中有一絲的氣餒,我就會想起布魯諾和那卡的孩子們。就算生活中有再多的苦難,他們也從不沮喪、從不懊惱,他們總是那麼勇敢、樂觀、積極、快樂。而且,他們的笑聲仿佛具有一種感染力,這不就是人類精神堅不可摧的最好證據嗎?

那卡艾滋孤兒學校信奉基督教,但我發現監護人和教師協會的主席哈比卜竟是穆斯林,這讓我很高興。而且在管理委員會裏麵,各個宗教都有自己的代表。多虧了一個藝術戲劇項目的開展,現在大家都學會了去接受其他人的文化傳統。我第一次去那裏的時候,有人就問我能不能給大家唱一首代表自己文化的歌,我就用希伯來語教了他們一首簡單的小調“安息日,您好”,等我第二次去的時候,這些學生和孩子還都在唱著。現在,這首歌已經成了那卡學校的一首保留曲目。

我第一次到訪那卡的時候,就對“把孤兒送進學校”的理念有所懷疑,為什麼不直接把錢投資在現有的學校裏呢,這樣不是能幫助所有的孩子嗎?但我很快就了解到,這是不符合那卡學校的辦學宗旨的。

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肆掠多年,那卡就是基於這一認識才打算用一種新的方式去照顧這些孩子、為他們提供教育。隻有聽到孩子們的心聲,為他們著想才能有一個周全的方法解決問題。烏幹達的農村有很多政府管理的學校,每個教室都有六七十人甚至更多,這種情況絕不能出現在那卡的教室裏。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孤兒、重建他們的信心,為了發揮他們的潛能、增強他們的能力,學校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老師能夠一對一的教育環境,這樣的話,每個教室的學生數量就必須減少。

除了保證提供給學生們高質量的教育,那卡學校還努力創造一個積極的生活環境,幫助這些孩子增強心理素質,讓他們勇敢麵對生活中的不幸與挫折,比如說父母的逝世等等。不僅如此,那卡還讓孩子們彼此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穿上暖和的衣服,還給他們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甚至和每個孩子的寄養家庭也時刻保持著聯係。

那卡學校真的做到了!沒有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的執著、努力和奉獻,這些孩子們注定要帶著破碎的夢想在饑餓、無知和貧困的泥淖中越陷越深。那卡的故事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產生的重要影響。而且,特威西格耶·傑克遜的經曆也會告訴你這樣一個道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潛力去做好一件事。

在非洲的時候有人跟我們說,隻有等到夜空最暗的那一刻才能看到宇宙中的星星有多亮。我們在一個晴朗的夜晚來到戶外,那個夜晚沒有月亮,我們什麼都看不太清。這就像是麵對艾滋病來襲時的第一感覺,每個人都奄奄一息,未來是那麼渺茫,前途是一片黑暗。時間慢慢過去,我們在夜空中努力搜尋星星的蹤跡。漸漸地,我們終於看到了遠方的小星星,它們的光亮穿透黑夜,在空中閃閃發光。沒有月亮的夜晚星星就會顯得格外亮,非洲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全世界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給我們帶來希望,而那卡艾滋孤兒學校那些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更是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無限信心。

弱勢兒童和家庭(非洲)區域技術顧問

家庭健康國際組織

路西·斯坦尼茨博士

擱筆於納米尼亞首都溫特和克

以上係個人觀點,不代表家庭健康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