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我家門前的長隊(1 / 3)

那是烏幹達的聖誕節假期,我隨哥哥弗蘭克·圖姆沙彼穿過自家泥巴牆房子的大門出去的時候,太陽才剛剛升起。

放眼望去,我家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一路延伸到村子裏那條雜草叢生的小道上。排在隊首的是個無精打采的男人,身穿一件破襯衫,肩膀處早就裂開了縫。他身後是我們的一個遠房親戚,她身上裹著一件大花長裙(短袖方領長衫,是烏幹達婦女的一種傳統民族服飾,其特點為鬆散寬大、色彩豔麗、長度及地),手裏牽著一個麵黃肌瘦的男孩,身旁跟著兩個渾身上下隻穿著短褲的小男孩,身後還站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再往後看是幾位婦女,她們被幾個小孩團團圍住,還有三個中年男人在互相交談。剩下的人則孤零零地站在那裏排著隊,其中自然少不了一隻眼失明的詹姆斯,這對他來說有些反常——他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在酒館裏度過的。

我想,生活不應該是這個樣子。要知道,烏幹達西部遍布著許多土壤肥沃的香蕉種植園,還有數不清的大豆、木薯梯田。這裏的地勢連綿起伏、茶樹漫山遍野,猶如一幅流動的自然風景畫,特色物產漂洋過海被運往世界各地。雖然如此,可還是有那麼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錢人屈指可數,這是為什麼?對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已經到了公元1989年,可我們這裏既沒有電,也喝不到幹淨的水,連最起碼的醫療保健都沒有,就更別說教育了。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我真心希望能出現一些轉機。

“特威西,來和我坐到一起。”兄長弗蘭克指著那張三條腿的凳子跟我說。

“真的嗎?”

“嗯。”

聽到這裏,我的心激動得快跳出來了。每逢節假日,弗蘭克的老板都會允許他借用公司的車返鄉過節。在烏幹達,聖誕節不是贈送禮物的時候,但弗蘭克早早就把那輛號稱“四驅之王”的豐田越野車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的。什麼衣服、蘇打水、成袋的大米,還有其他一些隻有城市裏才能買到的食物,應有盡有。除了把這些東西拉回家裏,他還要為村裏其他人提供些幫助。我看著兄長一個人認真地做這些事已經好些年了,讓我參與進來和他一起做還是第一次。

“幫我做記錄。”弗蘭克說著就遞給我了一張紙條和一支隻剩一小截的鉛筆頭。十年間,弗蘭克一直都很瘦,可他也一直很結實。他注重儀表,穿的衣服很講究。當我還是個懵懂的小男孩時,他就已經在古巴接受軍情官的訓練了。如今我已高中畢業,而他留在金賈(烏幹達第二大城市,也是烏重要的工業城市,因1870年英國探險家斯比克發現此地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源頭而聞名。麵積734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約60萬,南靠維多利亞湖,距首都坎帕拉約80公裏)工作和生活,這個城市遠在烏幹達的另一邊。

站在隊首的男子整理了一下他那磨破了的襯衫,他試圖讓自己顯得正式一些,不過他的腳上沒有鞋子。

“有需要幫助的嗎?”弗蘭克用當地土語魯克加語問候道。

“你好!”說著,這個男子就伸出一隻手來,“我是伊曼紐爾·穆赫瑞紮。”

“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呢,穆赫瑞紮?”

穆赫瑞紮低著頭盯著自己的腳說:“我的兄弟死了,我得照顧他的三個孩子,可我自己還有兩個孩子。我答應過他讓孩子們讀完小學,可我現在根本沒錢去付學費和書本費。”

學費和書本費隻需要幾千先令,也就是兩三美元。但對於那卡葉茲村的許多人來說,那比他們一個月掙的錢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