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互相算計(2 / 3)

武三思歎道:“當初皇嗣在東宮形同囚犯,已無即位之可能。廬陵王在房州,與皇嗣的情形差不多,所以咱們就高枕無憂了。萬沒料到皇上突然將廬陵王接回來。正巧,皇嗣被劫,皇上竟立廬陵王為太子。由此,我才看出情形不好。今不但廬陵王當太子後不再被監視,連李旦封了相王後也是自由身了。看起來,皇上百年之後,必由李顯即位,當然對我武家不利了。今天看來,不但太子該殺,相王也不可留,必斬草除根。”

重規道:“以三年為期,聖上身體尚健,三年當無問題。在三年之內,必須將李顯、李旦和二人之子一個不剩地除掉。皇上萬歲之後,江山將會姓武,仍是武家之天下。”

“不!三年太晚了,必須早動手,遲恐生變。我們除李家,難道李家不除我武家?萬一他們先動手,我們吃虧不小。”武延秀道。

“延秀說得對,能夠動手就早動手。三年之內,務必除掉李家所有人。”

定下計策,三人就散會了。

武家在合計對付李家之計,李家也在合計對付武家之計。

與武家相比,李家人單勢孤。

通算起來,叔兄弟共十二人。守義早死,重俊、李業、李隆基皆年幼。連十七歲的重福算上,才有八個人。

李旦也像武三思一樣,命人設崗、放哨,然後開家庭會議。

相王既是長輩,又是召集人,他先開始說明開會的目的。他道:“現在,皇上年老,諸武弄權,還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也專權,我們對此不能不防。今天召集你們來此,就是商議這件事。”

李光順道:“王叔,此江山乃李家江山,絕不許外姓人搶奪。隻有奪回江山,才對得起李家祖宗。”他一直無職無權,對武則天大為不滿。可惜他無權、無兵。否則,他會立即殺進宮去,推倒武則天,搶回皇上寶座。

李隆基道:“光順王兄之言甚是,江山必須歸李氏。但是,目前我們還沒這個力量,所以,首要之事是:第一,交結掌兵權、掌政權的文武大臣。第二,要收羅一些江湖豪傑作為保護我等身家性命之屏障。第三,要防諸武起不良之意,加害於我等諸人。第四,張易之及張昌宗兄弟必須鏟除。”

守禮道:“我等被囚宮中近二十年,朝中文官武將均不甚熟,相識者少,相知者則無一人,又怎樣去結交呢?”

“我認識一個武林人。”重福叫道。

“你認識誰?你一直在宮中,從未走出宮門一步,會認識武林人?不要開玩笑了,我們在商量正事大事。”重潤責備道。

“哥,我說的是真的,不是鬧著玩的。我未出過宮不假,可我認識這個人就是在宮裏的,叫計玄,他是皇宮護衛副統領。而且,這個計玄就是忠於我李氏的。”重福道。

李隆基想了想,道:“父王,依孩兒看,這個計玄可信。我們首先托他幫忙找幾個武林朋友,名義是護院。以後,如果能結交上,可以倚重他。明天就可以讓重福進宮去找他。重福宮內熟,又還是個大孩子,無論是誰見了,也不會起疑心。”

未等李旦說話,重福搶著道:“行!我去。把門的校尉、宮裏的太監與我都熟,宮裏的路我更熟。我去找計玄準方便。”

“重福。”重潤道,“要慎重,不可大肆張揚,隻說四王叔請他有事。不要說別的,而且不要第三個人知道。”

眾人又議論一陣子,就散了。

第二天,重福果然把計玄領來了。

李旦道:“計統領,今天特請計護衛來,有事相求。”

“王爺言重了,有事盡管吩咐,何言相求二字。”

“小王要稱一聲計大哥。”

“王爺,且莫如此稱呼,小的不敢當。”

“計大哥,是否嫌小爺不配?”

“不!不!隻是,有點感到不配的是小民。以王爺的身份、地位,與小民不相匹配。”

“隻要大哥不嫌,我是叫定了。”

“賢弟,你今天找我來,決不僅僅是互認義兄弟一件事。既然你我以兄弟相稱,有什麼事盡管說,隻要老哥哥能辦到,萬死不辭。”計玄誠懇地道。

“大哥猜對了,自廬陵王立為太子,諸侄也得自由並升府,不合朝中武氏諸王之意。小弟唯恐諸武不甘於小弟及諸王侄,所以想各聘一些武林人來保護,大哥熟人甚多,可代為介紹一些人來。待遇嘛,任大哥一句話,不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