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追贈太尉、太原王武士彠為孝明皇帝。
三、大封武氏子孫。
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納言武攸寧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武攸歸為九江王,司禮卿武重規為高平王,左衛京府中郎將武載德為潁川王,右衛將軍武攸暨為千乘王,司農卿武懿宗為河內王,左千牛中郎將武嗣宗為臨川王,右衛勳二府中郎將武攸宜為建安王,尚乘直長武攸望為會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武攸緒為安平王,武攸止為恒安王,武承嗣兒子武延基為南陽王,武延秀為淮陽王,武三思兒子武崇訓為高陽王,武崇烈為新安王,武承業兒子武延暉為嗣陳王,武延祚為鹹安王。
已死的,就是被武則天殺了的武元慶封為梁憲王,武元爽封為魏德王。
武則天這個女人,別看她有多壞,陰險、狡詐、毒辣、殘忍……但是她是有心機的。未稱帝之前,抓了政權,抓了兵權,從上述的武氏家族的官職就可看出,文武齊抓。然後,又利用人們迷信的心理,造符瑞,改佛經。誅殺異己。一切俱備,方改國號,當皇帝。
果然,在武則天稱帝之後,沒有一個起兵來討武的。
武則天專權之心,早已有之。
毒殺親生子李弘就是為了專權,但是,那時她尚無當皇帝之心。
武則天起當皇帝之心是在廢了李賢之後。
那時候,李治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她已料定李治活不多久,而自己卻硬朗。
外邊曾有這傳言,說李治是武則天毒死的。
非也。
武則天已料定李治將死,又何必毒死。
李治死,她當皇帝之意已決定了。
扶李顯為帝,不過是個過渡,即使李顯不說出“將江山送給韋玄真”的話,李顯也必被廢無疑。
李旦還是明智的。自知自己無權,也沒有能力(文武大臣全在母後手握之中)當皇上。所以,當武則天擺出複政的架勢,他再三拒絕。因此,才保住了皇太子的位子,也保住了性命。
武則天殺盡李氏子孫,唯獨對千金公主特別青睞。她可以隨時入宮,可以隨時見武則天。
為什麼?
主要原因是她能體察武則天的心意,及時進獻了一個活寶——馮小寶。僅這一點,就得到了武則天的歡心。真正的雪中送炭。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唐太廟改為享德廟。
為了繁華神都洛陽,下令將關、榆、雍、同等七州,十萬戶遷移到洛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