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和尚當官(2 / 2)

可是,皇上已經成年了,還“年幼”嗎,還真的不懂事嗎?所有的人包括武皇太後及李旦本人,都明白這一點。

皇太後不能再等了,等下去,也等不上三年二年,總該複政於皇上的。自己該為自己當皇上做準備了。

先鋪平道路。

找些借口。

第一個立功的是武承嗣。

天下將姓武,他豈能不盡心盡力。

武承嗣將一塊石頭,令人刻上“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字,又令人偷著埋於洛河之濱。然後,令許多人挖掘,石頭當然被挖出來了。領頭挖掘的是雍州人唐同泰,也是武承嗣的親信。唐同泰將石頭獻上去。

皇太後很慎重,她並沒因為有了石頭就立即當皇帝。

眾人稱此石為瑞石。

皇太後先賜名為寶圖,自己加上尊號:聖母神皇。

複又改寶圖為天授聖圖。

對此瑞石,大臣、黎庶議論紛紛。

部分人認為是有人作假,部分人認為是天賜。

皇太後煞有其事地親自到洛水祭祀。冊封洛水神為顯聖,又為洛水神立廟,於洛水側設置永昌縣,永遠昌威之意。

天下大赦,大慶五日。

皇太後為自己當皇上,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李氏宗族豈能坐視不理,不能眼看李氏江山,輕易落入武氏手中。

首先是琅琊王李衝,在博州舉兵造反,聲討皇太後。李衝是越王貞的兒子。越王貞隨即於豫州舉兵響應。

皇太後已估計到諸王會有此舉,所以她是早有準備的,立刻發兵十萬來討伐。

以十萬之眾對七千,就是傻子也知道結局。結局就是,皇太後將李貞、李衝的首級懸以示眾。

接著,皇太後又殺了幾個不想殺又不得不殺的李氏子孫。

至此,李家的諸王公,上至李世民同輩的,下至李治同輩、李弘同輩、李弘子侄輩已殺得差不多了。

此時,明堂已建成。

皇太後特授薛懷義為左武衛大將軍,賜爵梁國公。

一個市井無賴,一個在鬧市撂地打把式、賣大力丸的,一個不識字、不習兵、無一技之長、無一藝之精的人,就因為能把太後哄得舒坦,竟然當上了大將軍,當上了國公。

那些出生入死,幫助李淵、李世民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像程咬金、徐茂公、秦叔寶、張公瑾、尉遲敬德等人最高的封爵,才是國公。因為異姓不封王。

薛懷義高興了,穿起了大將軍服色。但,卻仍是白馬寺住持。

皇太後將大享明堂,遂改名為曌。

曌字也是前所未有。

她嫌照字太俗。為什麼用曌字代替?她想起了她在感業寺為尼時,法名空明。即將空明二字合在一起,含有日月在空中隻照她一人之意。

從此,中國的文字上多了一個曌字。

又改詔書為製書。皇上再下詔,稱為下製。

皇太後想當皇上了。

一天晚上,皇太後卻道:“懷義,再給你一個立功的機會。”

“什麼機會?”

“今天接邊報,突厥的默啜侵犯邊境,我打算任命你領兵出征。這正是立功的好機會。你回來,我會加封你。”

薛懷義膽量是有的,但是他不懂兵書戰策,更沒領過兵。他道:“我不是怕死,可是我不懂行兵、布陣那一套啊。”

“我舍得讓你死嗎?”皇太後對薛懷義道,“隻不過讓你掛帥,下邊有打仗、領兵、布陣的將軍。用不著你操心費力的。”

“好!我去。”

第二天,早朝上,皇太後宣布:“左武衛大將軍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突厥默啜。”

皇太後為薛懷義配備了契芯何力、黑齒常之等得力戰將。

軍至單於台,一戰奏捷,刻石紀功而還。

皇太後十分開心,厚獎薛懷義,加輔國大將軍,進右武衛大將軍,改封鄂國公,上柱國。

國公是從一品,僅次於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具體的實職卻是正二品,與文昌台的左右相、鳳閣的內史同級。

此時,滿朝中與薛懷義同品級的僅有四人。在他之上的一個沒有。這個耍把式、賣大力丸的竟然成了朝廷的重臣、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