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微微頷首:“好,朕就依你。明日早朝,你便來與眾卿家一辯是非。”
第二日,朝會之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著眾人,最終落在了李軒的身上。
“李軒,朕知你被人誣告,心中委屈。今日,朕便給你一個機會,你可在此與眾卿家一辯是非。”皇帝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
李軒拱手出列,目光堅定:“陛下,臣願接受任何質疑。”
話音剛落,一名官員便站了出來,指著李軒喝道:“李軒,你身為武將,卻擅自幹涉朝政,豈非意圖不軌?”
李軒微微一笑,反問道:“敢問大人,臣何時幹涉過朝政?臣所做之事,無不是為了漢國的安寧和繁榮。若這也算幹涉朝政,那臣無話可說。”
那官員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得憤憤坐下。
又一名官員站了起來,陰陽怪氣地說道:“李軒,你戰功赫赫,但為人卻傲慢無禮,對同僚們頤指氣使。你可知罪?”
李軒搖了搖頭,笑道:“臣雖不才,但也知禮數。若有人覺得臣傲慢無禮,那必定是誤解了。臣願與各位同僚和睦相處,共同為漢國效力。”
此言一出,那些原本對李軒有微詞的官員們也都無話可說。
皇帝見狀,心中對李軒的疑慮也消散了大半。他站起身來,高聲說道:“李軒智勇雙全,對漢國忠心耿耿。朕今日在此宣布,所有關於李軒的謠言,一概視為無稽之談。若有再敢誣告李軒者,定當嚴懲不貸!”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掌聲雷動。李軒也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終於在這場風波中站穩了腳跟。
然而,就在李軒以為一切都將恢複平靜時,遼國使者卻突然來到了京城。他手持國書,要求麵見皇帝。
皇帝聞訊後,眉頭緊鎖。他知道,遼國使者此次前來,必定不是好事。但他也明白,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回避這個問題。
於是,皇帝在朝堂上召見了遼國使者。使者將國書呈上,聲稱遼國願意與漢國議和,但條件是漢國必須交出李軒。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那些原本就對李軒不滿的官員們紛紛附和使者的話,要求皇帝交出李軒以換取和平。
李軒站在一旁,心中冷笑。他知道,這些人不過是想借遼國之手除去自己這個心頭大患罷了。但他也明白,此時自己不能輕舉妄動,否則隻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皇帝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使者大人遠道而來,朕深感榮幸。但李軒乃我漢國棟梁之才,豈能輕易交出?朕願與遼國議和,但條件需另議。”
使者聞言一愣,他沒想到皇帝會如此果斷地拒絕自己的要求。但他也明白,此時自己不能硬來,否則隻會適得其反。
於是,使者隻得暫時退下,準備與漢國官員們繼續商議議和之事。而李軒則站在一旁,心中卻已經有了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