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朝堂之上再次聚集了文武百官。使者再次提出要求交出李軒的條件,言辭間充滿了挑釁。皇帝聽後,眉頭緊鎖,但依舊堅定地拒絕了使者的要求。
就在這時,一名官員突然站了出來,大聲說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皇帝揮了揮手,示意他但說無妨。那官員便道:“陛下,臣認為,遼國使者所言不無道理。李軒雖有戰功,但近年來行事確實過於張揚,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若能將他交與遼國,既能平息遼國的怒火,又能安撫朝野的人心,何樂而不為呢?”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嘩然。一些原本就對李軒不滿的官員紛紛附和,要求皇帝交出李軒。
李軒站在一旁,心中冷笑。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出,於是便暗中安排了一場好戲。
隻見李軒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站出來,對皇帝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計,或可解此困局。”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之色,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李軒便道:“陛下,遼國使者此次前來,無非是想試探我漢國的虛實。若我們輕易交出臣下,豈不是讓遼國看輕了我漢國?臣有一計,可令遼國使者知難而退。”
皇帝問:“哦?你有何妙計?”
李軒道:“陛下可命人假扮成遼國使者,暗中與那些心懷不軌的官員接觸,探聽他們的真實意圖。同時,臣願親自前往遼國,與遼國國君當麵交涉,以誠感之。若遼國國君能明白我漢國的誠意和實力,必定不會再提無理要求。”
皇帝的目光落在李軒身上,充滿了信任和期許:“李軒,此次出使遼國,事關重大,你可有把握?”
李軒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便命人準備出使遼國的事宜。而李軒也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他知道,這次出使不僅關乎個人的榮辱,更關乎漢國的安危。
不出數日,李軒便率領一支使團,踏上了前往遼國的征程。一行人風塵仆仆,日夜兼程,終於來到了遼國的都城。
遼國的都城,不同於漢國的繁華與熱鬧,這裏充滿了獨特的異域風情。街道兩旁,商鋪林立,販賣的商品琳琅滿目,其中不乏來自遠方的奇珍異寶。然而,對於李軒一行人來說,這些都不是他們此行的重點。
一行人被遼國國君安排在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內。宮殿內陳設奢華,卻透著一股冰冷的氣息。李軒端坐在主位上,麵對著遼國國君和一群麵色各異的官員。
遼國國君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試探:“李軒使者,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貴幹?”
李軒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陛下,我此次前來,是代表漢國,與貴國商討和平共處之事。”
遼國國君聞言,眉頭微挑,似乎對李軒的直截了當有些意外。他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哦?和平共處?我們兩國之間,似乎並無什麼衝突吧?”
李軒心知這不過是遼國國君的試探之詞,便也不點破,而是順著他的話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我們兩國之間確實並無什麼大的衝突。然而,邊境上的一些小摩擦,若不及時解決,恐怕會釀成大禍。因此,我此次前來,便是希望能夠與貴國達成和平協議,共同維護邊境的安寧。”
李軒一番話,說得遼國國君心中一動,麵上卻不動聲色,依舊保持著那意味深長的笑容。他輕輕敲打著案幾,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李軒使者,你所言甚是。”遼國國君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玩味,“邊境摩擦,確實不容忽視。不過,我們遼國與漢國之間,向來井水不犯河水,何以會有如此多的摩擦呢?”
李軒心知這是遼國國君在試探自己的底細,便也不慌張,微笑著回答道:“陛下所言極是,兩國之間本應和平共處。然而,邊境之地,地勢複雜,人心難測。一些不法之徒,往往為了私利,挑起事端,導致兩國之間產生誤會和摩擦。此次我前來,便是希望能夠與貴國共同商討,如何杜絕這些不法之徒,維護邊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