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餘少輕小卷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三代鼎鼐十數事,南唐寫本書數篋,偶病中把玩,搬在臥內者,巋然獨存。”清照的身邊隻剩下一些輕便小卷的書畫和碑刻拓本,包括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家的詩文集抄本,另有《世說新語》《鹽鐵論》手抄本,和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還有夏商周三代的十幾件青銅鼎鼐、數篋南唐手抄本書……這些東西因清照十分珍愛,在病中要把玩欣賞,一直放在臥室裏,所以不舍得離身托送到洪州,故能保存下來,這已屬不幸中的大幸吧!
局勢紛亂,清照獨身一人,又該何去何從?此時,長江的上遊已經不能去了,思前想後,隻好投奔弟弟李迒。李迒正任敕局刪定官,隨禦駕而行,換言之,清照需帶著手上僅存的珍物,一路追趕,跟隨朝廷逃亡的隊伍。
建炎三年是宋高宗最為顛沛的一年,金國大將完顏兀術率大軍緊逼在後,勢要捉拿宋帝。宋高宗采納了宰相呂頤浩的意見,決定出海避難,把宋廷移到海上,美其名曰“巡幸東南”。當時的情形,“去者有風濤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別殿門外,皆麵無人色”,許多人不願繼續追隨朝廷,或留越州,或攜家人外逃,離亂不堪。
隨著宋高宗的步跡,清照匆匆追去,到了台州時,卻發現台州守臣已經逃跑。清照北上剡縣,宋高宗又已乘船南下了。於是,她舍下了多餘的衣被,趕到黃岩,雇了一艘船出海,奔向朝廷的方向章安鎮。
建炎四年(1130)正月,金人破了明州(今浙江寧波),又攻陷了舟山島的昌國(今浙江定海)。正要追及宋高宗的船時,突然海上風雨大作,宋軍趁機反擊一把,金人敗退,而且金人不習水戰,又長途奔襲,也隻好北撤,這才讓高宗有了喘息的機會。
此時,清照追隨禦船取海道到了溫州,上岸歇息了兩個月。本來新近喪夫的清照,再加上一程的奔勞,已是身心疲憊,而且要時刻警心留存在身邊僅有的文物珍籍,實在是太累了。這種累,是出自內心深處的倦怠,似乎閉著眼睛,便不願再睜眼麵對。現實,卻偏偏需要她一個柔軟女子去承擔這接踵而來的苦難,真是如何以堪?
到底是什麼力量的支撐,她竟然堅持了下來……
三月,宋高宗率領船隊離開了溫州,經定海到達明州。而清照也重新開始了她的海上漂泊,仿若一葉浮萍,抵下了世途的凶險,憑著驚人的意誌和信念存活了下來。直到四月,清照回到了越州,暫時安頓了下來,投靠在弟弟李迒的家裏,結束了海上的奔旅。
清照獨自漂流於海上的時候,曾來到溫州北甌江中心的一個孤嶼,這座江心嶼被晉代詩人謝靈運讚賞為:“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峰上各有一塔,東塔建於唐代鹹通十年(869年),十年後再建西塔,遙遙相對。這裏柔秀幽麗、風景宜人,讓清照本是抑鬱難堪的心稍有舒展,於是作有一詞以記之: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清照向來詞風清麗深婉,這首《漁家傲》卻不一樣,通篇大氣磅礴、意境闊遠。錄在《花庵詞選》等籍中題為《記夢》,不過這眼前的一切也許並非虛無幻化之景。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蒼穹之上雲光繚繞,霧絲霏霏,洶湧翻騰的雲浪與長天相接,露出道道湛藍的罅隙,獨演著千頃波濤的景致,卻不聞撕裂天地的驚駭狂吼聲。曉色迷蒙,第一縷曙光穿透雲層直達人間,星河流轉,仿若千帆競舞。我們無法看穿雲濤盡處的深邃和神秘,那裏似乎蘊涵著無比的力量,可以包容人們心中所有的傷痛。抬頭看天,觸摸雲河的生命機理,感覺自然脈搏的跳動,“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欲乘風歸去,夢中神遊,一恍惚,便到了宋高宗所駐蹕之地。這幾個月,一路追逐,長途跋涉,經曆難與人道的艱辛,不就為了找到宋高宗所在的朝廷隊伍嗎?
仿佛聽見帝君在關切詢問,問自己要歸向何方。實際上,不過是清照心有切切願,希望能盡早追及帝蹤。這種寫法,實賦神奇的色彩和浪漫的想象。《離騷》裏就有“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以叩帝閽被拒來表達詩人上下求索的艱難。
清照這樣獨運匠心的藝術構思,為下闋埋下了鋪墊,自然過渡到後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