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上班族老偏方,腰背疲勞一掃光(3)(1 / 2)

我隨手拿起辦公桌上的一本書,比劃著對病人說,如果哪一天沒有時間過來醫院做牽引,回家後就要自己鍛煉。拿一本2~3厘米厚的書,放在地板上,然後兩隻前腳掌站上去,腳跟留在地板上,保持一段時間,中途可以休息一下。這個書本墊腳的站立方法,其實是對高跟鞋“反其道而行之”。很多年輕女性都不知道,長期穿著高跟鞋,身體前低後高,為了保持平衡,身體的重心就會偏移,這就加重了腰椎的負擔,容易導致腰椎移位、生理彎曲改變等情況。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有不少都有腰椎側移、生理彎曲改變的情況出現,因此糾正腰椎的位置,就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

前腳掌墊上書本,身體前高後低,有助於糾正患者腰椎的位置,堅持鍛煉就能夠糾正腰椎的生理彎曲,改變椎間盤和椎管神經的相對位置,防止椎間盤突出加重。

除了這個辦法,還可以試著睡覺時墊腰。我們前麵說過脊椎就像一根長長的彈簧,椎間盤突出就是局部長期受壓導致的,那麼能不能適當地給一些方向相反的壓力,再讓脊椎逐漸複位,恢複到原來的形狀呢?在椎間盤突出的初期,這樣的治療思路是完全可行的,最起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症狀。

比如我們可以試著用一條毛巾,將一根硬質的棍狀物包裹起來,睡覺的時候將它墊在腰部椎間盤突出的位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反向的助推。當然,這個棍子在起初不能用太粗的,毛巾也不宜太厚,隨著治療的進行,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對棍子的粗細和毛巾的厚度進行調整,以使用後覺得舒適、有效為宜。

43.落枕按手背,奇穴治頸痛

症狀:落枕

老偏方:雙手五指自然交叉,以拇指在下方的手為準,該側食指指尖落在對側手背的位置就是落枕穴。以手指按摩該穴位10分鍾,或用棉簽頭刺激該穴位並作按摩,可緩解落枕引起的頸痛和頸部活動受限。

落枕是很常見的頸椎疾病,我們科室治療過的落枕病人很多,對這樣的病人,一般采取按摩鬆解和手法複位就可以使頸痛、活動受限的症狀得到明顯的緩解。有些病人覺得按摩和複位後脖子舒服了很多,以後脖子有什麼問題就去按摩一下、扳一下(手法複位),這其實是不妥的,我最近見到的一個病人,就因為按摩、扳關節太頻繁而鬧出病來了。

這位病人因為落枕的問題來找我,按照常規處理方法,我先讓實習生給她按摩一下頸部的肌肉。實習生按摩的時候,我問他覺得這個病人的頸椎怎樣。實習生告訴我,這個病人的第4、第5頸椎有明顯壓痛,頸椎周圍的肌肉較鬆軟,脖子轉動時關節有彈響聲。聽完實習生的回答,我問病人是不是經常落枕。病人很詫異,她告訴我,的確是經常落枕,一個月總要去按摩兩三次脖子,每次按摩技師給她按摩完,她都會覺得脖子舒服很多。聽到這裏,我勸告她,以後最好不要去外麵的私人按摩診所按摩脖子和扳關節了。

我這麼說可不是怕私人按摩診所“搶了我的飯碗”,而是因為這位病人的頸關節韌帶已經不能再折騰了。在我們的頸椎關節周圍有著緊密的關節韌帶,這些韌帶連接著關節和肌肉,有輔助頸部活動和固定頸椎關節的作用。而太用力、太頻繁的按摩和扳關節會使關節韌帶變得鬆動,這樣頸椎關節就容易錯位,如果睡覺的姿勢不好,枕頭位置不良,或者頸椎活動太大,就會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生落枕、關節錯位、移位等頸椎病症。這位病人之所以經常發生落枕,就是由按摩的力度太大、扳關節太頻繁導致的。

針對她的情況,在實習生按摩完後,我告訴她不適宜再使用扳頸椎的手法來治療,但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來緩解脖子痛的情況,這個方法就是按摩刺激落枕穴。落枕穴顧名思義就是治療落枕的穴位了,這個穴位和傳統的經絡腧穴有點不同,屬於經外奇穴,位置就在手背側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1厘米處。我們也可以簡便取穴,方法就是雙手五指自然交叉,以拇指在下方的手為準,該側食指指尖落在對側手背的位置就是落枕穴。

我先幫病人按摩了一下落枕穴,我剛按下去,病人就表示有明顯的酸脹感,我告訴她,這就是落枕時穴位的一個反應,如果是平時,這種酸脹感不會那麼明顯。按摩了10分鍾左右,我再讓她自己按摩另一隻手的落枕穴,然後再指導她緩慢地活動脖子,按“十字形”的軌跡,分別往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活動脖子一分鍾。病人當即表示脖子痛和活動受阻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

為了鞏固療效,我建議病人回去後可以自行用棉簽頭按壓刺激雙手的落枕穴,然後再加以按摩,並緩慢活動脖子。落枕、頸椎錯位、勞損等頸椎病症都和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所以平時要注意頸椎關節、頸椎韌帶以及肩頸肌肉的保健。要想減少落枕的情況,選擇一個能保護頸椎的枕頭是關鍵;其次,平時注意坐姿,不要長時間伏案工作,頸部活動時不要太用力,速度不宜太快,不要突然甩頭或者大幅度地轉動頸部。按照“十字形”或者“米字形”的軌跡進行頸部活動,有助於頸椎的放鬆和保健,能預防多種頸椎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