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下兵 第三章 清河鎮(1 / 2)

凡塵世俗,以一萬年前岩機老人親手畫下的漫長邊界為中,分做了南北兩邊,人族居南,妖族在北,因了三界阻絕後那兩百餘年的妖、人戰爭給兩族實在留下了太多的傷痛與恐懼,所以萬年來兩族皆恪守著約定,不願意亦不敢輕涉雷池分毫,當然,也確實是沒有那個必要,凡塵廣袤,莫說凡人,縱然是得道成仙之大能者亦幾乎沒有誰能說清凡塵究竟有多大,是以隔斷南北的那一條邊界從來沒有成為限製發展擴張的阻礙,萬年的修生養息,人、妖兩族的數量不斷增多,所探索開發的領地亦飛速擴大,可就算這樣,那茫茫世俗或許連凡塵的千百之一都沒有達到……如今回過頭去再看萬年前那場連綿了兩百個春秋,諸如血腥恐怖這等詞語已遠遠形容不了的戰爭,實在是沒有任何必要,有些可笑,更多的是可悲與哀歎。

但曆史便是如此,每一個時代都會醞釀出屬於它特有的情緒,在那遙遠的當年,三界忽然阻絕,人族中的仙家大能近乎全部被留在了天界,而原本應該生活於九幽的妖族卻大量滯留在了凡塵,於是,因力量的極度衰弱而惶恐不安的人類遇見了背井離鄉失去領袖同樣惶恐不安的妖族,一場沒有必要的慘烈悲劇便在當時如此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凡塵太小,人類與妖族,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就是這樣的執念維持著那暗無天日的戰爭在血與淚中行走了兩百年,直到兩族都已筋疲力盡,才忽而發現,原來凡塵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小……

凡塵很大,可以讓人類在那萬萬年看不到盡頭的歲月中發展出一代又一代光輝燦爛的文明,自然也可以包容下妖族這群忽然的來客。

多年以後,當妖族也有了或悠揚或激昂的樂曲,當妖族也有了或華美或粗獷的水墨,於是妖族也化入了凡塵,成為了它的一部分。

凡塵很大,世俗很大,雖然近四年前由唐、楚、趙、漢、周、晉六大強國掀起的戰火,如今已幾乎席卷了整片人類疆域,但總有一些地方,或是窮山惡水,或是太過偏遠,無論在哪個國家的版圖上都不曾出現,若詩意一些,那裏的百姓或許算得上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於煙火中活出一份不沾煙火的淡然來。

當然,這是詩家的思想,那些真正忙於務農耕作的老漢們應該大多不會覺得自己身處詩中,還與那平時用來形容神仙的詞彙扯上了些許關係。

清河鎮,差不多可以算得上半個上訴的世外桃源,之所以說半個,是因為此地確實偏僻到了被所有外人遺忘忽略的地步,但這隻是近十年來的情況,十多年前,背靠無邊遠古森林的清河鎮還是一個獵人們時常光顧的中轉之地,雖說偏遠,但那原始森林的豐富物產,那些珍貴的動物毛皮,還是有足夠的力量吸引著獵人們不遠千萬裏。隻是不知為何,在大約十年前的某個午後,茫茫無邊的叢林裏沒由來的開始彌漫起白霧,如煙如雲,風吹不散,從開始的第一天至把無邊叢林完全掩蓋,隻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從此之後,再敢深入古林一裏以外的獵人,都無一例外的迷失了方向,運氣好的糊裏糊塗又轉了出來,運氣差的自然永遠消失在了古林裏,至於死法,想來大約豐富多彩,令人發毛的。

於是,偏遠的小鎮漸漸再也沒了外來的獵人,有的鎮民離開了,更多的選擇留下,於是,留下的便開始過上那與世隔絕的清淡生活。

這一過,就是十年……

也不曉得是上天的眷顧,還是那被鎮民們世代膜拜的遠古森林裏真的存在著某尊神靈,雖然彌漫的大霧把村民們以往賴以生存的森林包裹得嚴嚴實實,但不知為何,自從大霧起後,遠古森林外的大片土地似乎得到了仙靈的滋養,無論種植什麼都漲勢凶猛得一塌糊塗,自此鎮民們的日子似乎比以往的那些年月還更為滋潤一些,於是留下來的人更不願離開,自給自足,漸漸的也就斷了再與外界往來的念想,安心重複著平淡而安逸的每一日。

但是生活大約就像海,雖然有的時候靜若處子,風淡淡的吹,浪微微的搖,好似永遠都不會改變,可不能否認的,它始終具有著一顆澎湃而風騷的心,或許就在不經意的下一刻,它就會忽然扯下寧靜的大幕,登台,演出。

安逸了十年的清河鎮終於泛起了波瀾,溫婉十年的生活終於開始向鎮民們展現它的無度風騷,十年來似乎嚴格恪守著界限的濃霧從小半月前開始慢慢的向外蔓延,這不得不讓清河鎮的老人們想起十年前的場景,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把古林變成了禁地,如今大霧蔓延,清河鎮會不會像十年前的古林般永遠埋沒在霧間?

清河鎮開始恐慌,而也就在這時,與世隔絕了十年的清河鎮竟然莫名其妙的熱鬧了起來,許許多多身著華服氣質明顯非凡的貴人們不約而同的在這短時間聚集到清河鎮上,起初鎮民們還不明所以甚是不安,但自從某日看到了其中幾人化光飛天的壯觀場景後,鎮民們開始傳說,並相信,這些遠道而來的貴人乃是傳說裏的仙家,是清河鎮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