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愁 第六章 琉璃亭中(1 / 2)

“什麼?師姐他們真的輸了?”縱然得了這位同門的證實,蕭榆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來人是與王彥焉同為微泉一脈的女弟子,趕忙幾番敘述,終於讓蕭榆弄清了事情的經過……

話說眾賓客盡至湖心琉璃亭後,太虛北鬥這一代弟子的較量可謂正式來開了帷幕。

因修道有先後,年月有多少,是以個人道行高低不同,此說比較,當然也就不可能拉開架勢,提劍施法上去拚鬥一番,修仙之人首重悟性天資,體會感觸,是以這比試也就此展開,不動劍,不拚鬥,隻以言談話語,琴棋書畫來展現大道領悟,一分高低。

湖心琉璃亭,雖稱之為亭,實則回廊穿梭,晶橋飛跨,規模極大,猶若建在水上的露天宮殿,不說過百賓客與一些太虛門下弟子,縱然是再多百倍千倍的人也絕不會擁擠。

未名湖雖比不上白玉廣場下那蛟龍穿梭的巨淵深潭,但湖中央也不難擔上深不見底的稱號,若放於俗世琉璃亭如此規模巨大的露天宮殿根本不可能建立在這樣一個大湖中央,不說別的,單是那支撐基礎就不知要多麼浩蕩的工程,但若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琉璃亭其實並沒有任何支撐,整座宮殿,竟是浮在水麵之上約一拳,憑空穩立,也便隻有仙家之地才有的奇跡。

酒香飄蕩,是太虛門取出了仙釀供賓客享用,在場皆是年輕弟子,美酒在望也放下了初見時的拘謹,觥籌之聲此起彼伏,開懷暢飲頗為爽快,須知太虛門這酒可大大不一般,貨真價實的瓊珍仙釀,若非參加這百年大典,很多修士怕是一生也別想品嚐,於是乎方才因受北鬥門三人打擊而有些頹廢的心情一掃而空,各派來賓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泰然自若的品著美酒,饒有興致的等待著中央亭軒裏太虛北鬥幾弟子的爭鬥。

但他們大多失望了,高手過招風輕雲淡,並沒有什麼外行的熱鬧可看,還未待各派青年有所察覺,中央亭欄中一圈酒令下來便看見太虛這邊三人起身退出了中央亭軒,而北鬥門下亦少了個李江,直至此刻賓客方才大悟,兩派弟子的第一輪交手已然在這不知不覺間有了結果。

此時亭子裏隻剩太虛門的王彥焉、周長卿、李靈漪,北鬥門的楚歌、陸吟雪。而後五人也不知商定了什麼,喚童子取來琴簫琵琶,由楚歌打頭,奏起樂來。

音律流淌,時而若涓涓溪水,曲折回環,時而似銀屏炸裂,鐵騎突出。有了方才經驗,賓客們當然已不會真的認為他們隻是演奏,紛紛用心聆聽,仔細觀察,果然發現了些許端倪。

原來這樂聲當中蘊含絲絲真元,暗合八卦方位,牽動四下五行靈氣運轉,若真元控製不慎便會引起靈氣紊亂導致曲樂失調,可若單單控製真元自然也難成曲調,是以這次比試同時考較了八卦相術,真元掌控,音律造詣,這三個方麵。

內行看門道,外行也不似前一次寂寞無聲,看起了熱鬧,雖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弄明白其中蘊含的那些個你來我往的針鋒相對,暗流湧動的激烈較量,但五人撫琴吹簫琵琶彈,縱使拋開背後隱含的諸多學問,單聽這音律亦是上上之選,況且李靈漪、陸吟雪二女各有風情實是儀態萬端,於是琉璃亭中的眾多賓客也算各得其所,有的全神感應著靈氣,有的安心品味著音律,更不甚者癡癡望著兩仙女,等待著五人最終結果。

大約半柱香後,那起伏延綿,順若流水的音律中傳來了第一聲失調,王彥焉放下玉簫,沉默的退出中央亭欄。

而她的起頭好似引燃了導火線,王彥焉退出不久後,李靈漪、楚歌亦相繼失調退出,於是亭子中央隻剩下了周長卿、陸吟雪二人。

各路賓客目睹此情此景,知這結果臨近不由得有些激動,太虛北鬥這一代弟子的較量已然到了決勝關頭,身為荒獸化形的陸吟雪能否從鼎盛萬萬載的太虛門手底取得勝利,分曉就在眼前。

賓客們全身灌注的傾聽著、分辨著,不願放過任何一個瞬間,突然,一聲尖銳刺耳的爭鳴似無形的手一下子揪住了傾聽者的心髒,周長卿琴弦崩斷。

他緩緩放下雙手,壓在那因靈氣衝擊而紛亂顫抖的琴弦之上,平複下琴哭泣般的蜂鳴,感受到一旁王彥焉投來的凶狠目光,無奈一笑。

陸吟雪亦按止了懷中的琵琶,雀躍起身,毫不顧忌的歡呼一聲,但立刻覺得有些不妥,趕忙收斂儀態,盈盈向周長卿施禮,淺笑道:“周師兄,承讓了。”

周長卿連忙回禮:“陸道友之境界,周某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