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平麵媒體的體育新聞報道(6)(1 / 3)

2.我國體育期刊的發展趨勢

(1)細分市場,突出個性

與報紙相比,期刊是屬於更加個人空間的媒體,本質上是最適合於分眾化的情感紙、專門紙,最適合於和人們的情感產生親密接觸。它“可以讓你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自由閱讀,它可以完完全全進入你的私人空間”。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張伯海語,《新周刊》2003年8月15日“人人都愛看雜誌”專題報道。而且它不像報紙那樣看過之後就沒有意義了,它可以成為你的收藏,可以在你以後想看的時候再次成為你的最愛。當然,對於雜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

《新周刊》2003年8月的專題《人人都愛看雜誌》中認為:對於意見領袖,他們的雜誌在嘴上,他們看的相關雜誌是《讀者》《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中國新聞周刊》等;對於辦公室白領,他們的雜誌在臉上,所以他們看的雜誌是《瑞麗》《ELLE》等;對於背包族,他們的雜誌在路上,他們看的相關雜誌是《中國國家地理》《旅行家》《中國旅遊》等。由此可以看出,“期刊其實是適合期刊擁躉的需求而辦出來的”,所以,作出個性、區分市場、鎖定目標讀者是期刊得以生存的基礎,也是體育期刊的發展趨勢。

近些年,籃球和足球雜誌發展較快。因為籃球是大家最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有著數以千萬計的籃球迷基礎,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朋友,更是籃球運動的忠實愛好者。而足球更是讓廣大球迷為其癡、為其狂。這樣的讀者群體給籃球類和足球類雜誌的發展奠定了及好的基礎。出於搶占市場份額和目標讀者的需要,一些綜合性體育期刊改弦易轍,細分讀者市場。如《體育世界》從1999年開始改變刊期,每月出版三期,兩期足球版,一期籃球版。《當代體育》也由月刊變為周刊,每月出兩期足球版,一期籃球版,此外還有一期定位為時尚休閑的月末版。《體育世界》還將讀者重心下移至中學生,並針對這一特定讀者群辦刊。其他綜合類體育雜誌如《體壇縱橫》《環球體育》等,內容也幾乎都集中在足球和籃球上。

《健與美》雜誌過去的報道內容龐雜,幾乎一切和“美”“健”有關的東西像居室美化、健康美容都在其中,現在則開始根據市場需要揚長避短,走細分市場之路。將報道範疇鎖定在單純的健身方麵的內容,結果更受讀者歡迎。《中華武術》開始嚐試用現代理念經營期刊,跳出單純介紹武術技法的小圈子,突出武術運動的文化內涵,走貼近社會大眾化的路子,使期刊成為武術產業的一部分。

(2)時尚化、娛樂化、明星化

體育迷關注體育比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自己摯愛和支持的明星,任何一場體育比賽,都是人的參與,因此報道最具人情味的“人”,也最能引起讀者興趣。很顯然,對體育明星的專門報道,已經成為了各類體育期刊的重頭戲。體育期刊對明星的報道一般分為三類:個人的獨立報道、同類型人的PK、排行榜(Top10)。當然,在這三類以外,哪本期刊做得更好,就擁有了更多吸引讀者眼球的資本。

體育運動是激情四射的,喜愛體育並願意購買體育期刊的人也是充滿活力的,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追求時尚、追求明星、追趕新潮。對於這類讀者,除了必須在內容上滿足他們的要求之外,在外包裝、版式時尚以及紙張選擇上也必須適應他們的追求,呈現出色彩豐富,圖文並茂、裝幀精美的趨勢。以《新體育》2007年第2期的欄目(你說我說、閑話看台、精“采”、說吧、封麵、我的路、人物、關注、走進08、環球、世界十佳、追憶、博覽、隨筆、互動)為例,可以看出,即使這些傳統的體育雜誌也在朝著更輕鬆、時尚的趨勢發展。

(3)互動性增強

互動性既是讀者的需要也是期刊生存的需要。作為讀者,自主選擇的主體意識、要求深度參與的意識大大增強,渴望自己鍾愛的期刊能給自己一個空間發表自己對體育的感悟。作為期刊,增強服務性,加強與讀者的溝通和交流是保持刊物常辦常新和保持讀者忠誠度的重要手段。現在,有許多體育刊物增加“編讀往來”“本刊提醒”“聲音”“讀者熱線”等專欄專版,在吸引讀者方麵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新體育》雜誌,除了設專人負責“編讀互動”,每月出“讀者簡報”,請讀者評刊評賽,贈送體育明星照片的做法外,還努力辦好互動型欄目《心動五環》,讓讀者在刊物上有自己的“話語平台”,可以與運動員、編輯交流看法。此外,刊物還在一些欄目中增加“讀者點題點人”性文章,讓記者帶著讀者的需要去做針對性采訪。《新體育》還根據青少年讀者占多數的特點,在近幾年開展了“暑期少年體育記者團”活動,請他們深入運動隊去體驗去采訪,並將其文章發表在刊物上。這些做法深受讀者歡迎,很多讀者不僅成為該刊的忠實讀者,還成為刊物在全國各地的兼職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