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平麵媒體的體育新聞報道(1)(2 / 3)

1883年,近代體育新聞的倡導者、美國報業改革先驅約瑟夫·普利策買下了《紐約世界報》,將之改辦成以大眾為讀者對象的市場型報紙,同時又憑借他對體育信息敏銳的把握,在報社成立了專門的體育部,配備專職的體育記者、體育編輯,以加強該報體育信息傳播報道的力度和深度。1895年,威廉姆·拉道夫·赫斯特為了擴大《紐約日報》的發行量,專門開辟了一個體育版,之後各大報紙紛紛效仿,都增開體育版。20世紀初,一些發行量很大的綜合性刊物和各種婦女刊物也對體育產生了興趣,這些刊物對體育休閑活動信息的傳播受到歡迎,它們是《大西洋》《世紀》《哈潑斯》《斯科裏波納》《科利爾》《美國人》《蒙西》《馬克盧》《大家》《周日晚郵》等。

自此,各類體育信息開始在平麵媒體上廣泛傳播,成為許多媒體爭相報道的寵兒。時至今日,在歐美等主要國家擁有的專業性的體育報紙、期刊和書籍,如法國的《隊報》等。當然,在非專業性的平麵媒體上,也包含著為數眾多的各類體育信息。可以說,現代體育的大跨步前進離不開新聞傳播的推波助瀾,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現代平麵媒體。現代平麵媒體的發展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益於現代體育的蓬勃與興盛。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將一直延續下去。

二、中國平麵媒體體育新聞報道的演變

我國古代有多種體育形式中,如“六藝”中的射、禦和武術、摔跤、投擲、體操、蹴鞠等。那時,人們進行體育練習主要是為了戰爭的需要,當然,在閑暇時間,人們也把這些技能作為健身、養生的手段以及遊戲娛樂的內容。因此,我國古代對體育的記述就著重於這些內容。我國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尚書·洪範》中,已有論及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六極(凶短折、疾、憂、貧、惡、弱)等與身心健康有關的問題,戰國末年成書的《周禮》中記載有多種衛生保健方麵的措施及射禮、軍禮等考核,這些都是我國體育信息傳播較早的記錄。

中國近代最早從資產階級全麵教育的意義來認識和闡述體育的,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的領袖康有為,他的體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烏托邦式的著作《大同書》裏。中國的基督教青年會開始於1876年,並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個青年會,其幹事麥克樂在1921年後,以東南大學體育科為基地,創辦了《體育季刊》(後改名為《體育與衛生》)。另外他還編撰了一些體育運動的教科書。體操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近代體育運動項目,中國最早的一批體育運動譯著也是有關體操的,1904年,王肇鋐翻譯的《普通體操學教科書》《普通體操圖說》;1909年,清廷陸軍部教練處編譯的《體操法》;徐傅霖編著的《體操上之生理》;1911年,徐福生翻譯的《體操之理論及實際》等。1910年,上海成立了“精武體育會”,該會成員整理、編著和出版了一些武術書籍,如《譚腿》《達摩劍》等。一些刊物紛紛刊登有關體育思想的論文,如1914年,我國早期著名體育教育家徐一冰先生,在《體育雜誌》上撰文論述“正當體育”為“普及體育之根本”。1917年4月,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刊物《新青年》上發表了論文——《體育之研究》。這一時期,陳獨秀也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以闡明他的體育思想。1917年6月,惲代英在《青年進步》第4期上發表了《學校體育之研究》。

迄今發現的中國近代最早的一份體育刊物是《體育界》,創刊於1909年,由我國近代體育教育家、中國體操學校校長徐一冰先生等主編,中國圖書公司發行。1918年12月9日,長沙《體育周報》創刊(出至50期停刊),這是中國最早的體育報紙。一批影響較大的體育教材和著作在二三十年代問世:如由勤奮書局發行的《三段教材》《新學製體育教材》《小學體育教材》《體育叢書》,另外還有吳蘊瑞、袁敦禮合著的《體育原理》等。1924年8月成立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編輯出版了《體育季刊》。1932年1月,天津《體育周報》創刊(抗戰前停刊)。12月,《體育研究與通訊》季刊創刊(出至四卷一期)。1933年,《勤奮體育月報》創刊(出至四卷十期)。1940年1月,《健與力》月刊創刊(出至六卷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