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體育新聞的功能與作用(5)(3 / 3)

(2)體育新聞娛樂化的表現

體育新聞娛樂化是對體育報道的傳統外延進行延伸,著重於和體育相關的人、體育故事、體育精神的挖掘傳播。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性、趣味性;在內容上強調文化和娛樂含量;在傳播符號的運用上,拋棄新聞八股文,追求語言符號的輕鬆詼諧,突出麵部表情、肢體語言等非語言符號的“誇張軟化”和“娛樂”特征。

一些媒體在體育新聞的報道中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娛樂化的手法,比如對運動員進行娛樂明星式的貼身報道、不厭其煩地挖掘教練和球星的花邊軼事,邀請越來越多的體育明星參加娛樂節目,在體育頻道(版麵)報道與體育有關的娛樂新聞。黑幕、醜聞、鬥毆、緋聞(田亮和郭晶晶的緋聞一度成為網絡上最火的體育新聞)正成為體育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題材,於是有了明星運動員,有了江湖故事式的敘述文本,有了火極一時的“亮晶晶”……《南方體育》的出現,則使體育新聞的娛樂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媒體紛紛跟進,體育新聞的娛樂化成為潮流時尚。

(3)體育新聞娛樂化的正效用

體育新聞娛樂化有其積極的效用:第一,拓寬了報道領域。娛樂化突破了體育媒體隻關注賽場賽事和運動員賽場表現的報道模式,也改變了體育就是三大球三小球的尷尬狀態,有效拓寬了體育新聞報道的領域。第二,迎合了受眾興趣。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下班以後都希望能放鬆一下。娛樂化使得體育新聞更為輕鬆有趣,適應了受眾需求,迎合了受眾的閱讀興趣。第三,增加了閱讀快感。媒體在標題設置上,加強個性和衝擊力,給讀者以藝術欣賞的愉悅感;而在內容上,排除了以往的平鋪直敘,代之以多種多樣的敘述方法,文字上描寫、議論、抒情兼備,給讀以閱讀的享受。第四,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幕後的新聞、出位的標題、火辣的圖片……這些內容上的選擇和包裝技巧還是很能吸引受眾眼球的。毋庸置疑,娛樂化使體育新聞變得更豐富多彩、更好看、更受歡迎,也為體育報刊在與電視的競爭中找到了空檔。

(4)體育新聞娛樂化的負效用

體育新聞娛樂化本來是順應了體育的自然屬性,也為體育新聞報道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但是,當前的體育新聞報道娛樂化已呈過度態勢,甚至有悖新聞原則和體育精神,表現出庸俗化與色情化趨勢,令人擔憂。娛樂化成了一把雙刃劍,其負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①失實報道、惡意炒作

韓日世界杯期間,某些體育記者就炮製出了驚動海內外的係列假新聞,如米盧選定接班人、中國國家隊發生內訌、範誌毅與郝海東打架、哥斯達黎加國腳萬喬普服用興奮劑、執法意韓之戰的厄瓜多爾教練遭槍殺,這些假新聞不僅在國內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嚴重損害了我國體育新聞工作者的國際聲譽。路透社曾做如此評論:“整整400個中國體育記者來到韓國為中國足球隊初次亮相世界杯做報道,他們爭論、他們賣弄風情、他們賄賂、他們抄襲,甚至有時候他們的謊言也是那麼明顯。”製造假新聞的體育記者雖然是少數,但蒙羞的卻是整個中國新聞界。

②色情化、庸俗化

體育新聞報道娛樂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報道的重點不是放在體育比賽本身上,而是掉進了與運動員或賽事有關的小道消息的陷阱裏,最甚者莫過於熱衷報道運動員的私生活、緋聞之類,以滿足一部分人的偷窺欲。

體育新聞的色情化主要表現在個別報刊的封麵、標題、圖片上。一些標題大張旗鼓地使用性詞彙,比如“銷魂”“性生活”“裸露”“性感”等。2002年5月《新周刊》封麵是女性人體“1/3”肩部以下、腹部以上,這是該期的“世界杯專題”。

在體育回歸娛樂、遊戲的自然屬性過程中,與市場化密切相關,我國體育新聞報道娛樂化應該有自己的基本原則,體育新聞娛樂化不同於庸俗化,低層次化,更和失實報道、惡意炒作無關。

本章思考題

1.體育與政治的關係是什麼?

2.什麼是體育文化?其內涵是什麼?

3.體育新聞的功能是如何演變的?

4.體育新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5.怎樣理解體育新聞的娛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