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謀略之聖(5)(1 / 1)

“張子房所做之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沒有張子房輔佐漢高祖。很難說漢高祖能不能最終成就漢朝。畢竟許多大戰都是在張良的出謀劃策之下才得以完成,包括最後剿滅項羽。”李世民對於張良同樣是毫不吝嗇的稱讚。

張良所做之事,非一般人所能比擬。而且許多戰役背後都是在張良的出謀劃策之下才得以完成,包括最為重要的鴻門宴,如果不是張良出謀劃策,劉邦很難逃脫。

“可惜如果韓國尚在,張良未必會選擇輔佐劉邦成就霸業。”杜如晦搖了搖頭,雖以說張良是被劉邦給借去那邊的,那個時候張良本質上還是為韓國設身處地的考慮,但是後麵項羽所作之事就注定了兩人不可能在一起共事。

“倒也如此,項羽此人過於自傲。整個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夠入其法眼。所以當時張良自然不會被項羽放在眼裏,但殊不知卻正是這一驕傲自滿的行為導致了最後兵敗如山倒的局麵。”李世民點了點頭。

[而接下來所發展之事便是如整個曆史所預料的那樣,秦國在經過幾次的積累幾世後,有足夠的兵力可以平定其他幾國,徹底奠定了秦朝稱王稱霸的基礎。並且終於在秦王嬴政這一時期統一了六國,至此天下大一統王朝,秦朝,脫穎而出!]

[秦朝能夠在最後奪得整個天下,並不能說是某一位君主的努力,而應該說是由幾代人的全部積累才導致,秦國最終實現了統一的夢想,正所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商鞅變法則是其中一個最為特殊的時期,不是由此秦朝才可以日益強大,不過對於那些底層秦朝百姓來說卻同樣是一件十分痛苦之事,但是對於當權者來說,或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過卻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扯遠了。

[始皇帝嬴政一統六國之後,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實施北邊的匈奴依舊是以極大的隱患,於是命人築起長城以此來抵禦匈奴的時不時的騷擾。但是嬴政自然也有遠大的抱負,那就是準備將匈奴全部解決在搖籃之內,不過確實著急不來,隻能等日後有合適的時機之時再向匈奴發起總攻,以此來達到秦朝萬世的標準。而另一邊被秦王嬴政殺的國破家亡的張良,在計劃殺秦始皇嬴政失敗之後,倉皇逃竄,卻陰差陽錯的來到了劉邦的手下。]

[至此一場宿命的對決正式拉開帷幕,如果說秦始皇嬴政在是支持其他宵小不敢有任何圖謀不軌的想法,但是自從秦王嬴政離世之後,僅靠胡亥,趙高等人根本不足以壓住秦朝。於是各個地方的暴亂接連發生,很快便殃及到了秦國的根本。]

“nm,老子怎麼會將皇位交於胡亥?他有什麼資格代替扶蘇接管秦國,其中必定有所隱情!”在看到日後是趙高胡亥等人把持朝政之後。嬴政立刻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妥之處,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將大秦交予胡亥和趙高,這其中一定是發生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說胡亥在秦始皇嬴政的眼裏就相當於是一個玩具而已,真正被嬴政寄予厚望的乃是他的長子扶蘇!

不過就在秦始皇嬴政還沒來得及做出相對應的策略出來,下一句話便是讓其瞳孔驟縮。

[公元210年,始皇帝嬴政崩於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