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市場開業(1 / 1)

“同誌們,鄉親們,今天是德令農貿市場開業的日子,感謝大家能夠在百忙之中參加德令農貿市場的開業典禮,我和齊書記作為鎮政府的代表,有幸得到德令村所有村民的邀請,在這樣一個大喜的日子裏發表講話,隨著近些年國內經濟逐漸轉好,我們建山鎮一直都在尋求行而有效的改變,最近幾年雖然卓有成效,可我和齊書記始終任務我們建山鎮的發展依舊還是慢了,近一年來德令村在村主任孫同以及鎮政府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我身後這座農貿市場的建立,更是我們建山正改革以來重大的裏程碑,這座市場的出現對我們整個建山鎮而言絕對是一件大好事,但與此同時這也讓我們鎮政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那就是如何才能讓我們建山鎮發展的越來越好,在這裏我代表咱們建山正政府向各位做出保證,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鎮政府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大家在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和獲得感。同時,我們也將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讓我們的鄉鎮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

時間來到六月一日,這天是農貿市場開業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孫同肯定是要把鎮長和書記給請過來的,不管怎麼說,孫家村很多工作能夠搞的這麼理順,這兩位在其中還是幫了很大的忙了。

最先上台發表講話的是鎮上的齊書記,這位的講話同樣也是長篇大論一番,幹貨並沒有多少,反倒是梁鎮長的講話得到了下邊人群的極大反饋。

說起來建山鎮這些年在他們兩人的帶領下,發展的確實還不錯,隻不過相比起孫家村這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搞出來的那點動靜就著實有些不夠看了。

這一次市場開業,孫家村事先已經早縣裏打好了廣告,最關鍵的是開業前三天,孫同可是搞了一係列大型的開業活動。

所以這會兒市場前邊原本用來打造集市的場地,這會兒可是站滿了人,孫同讓人粗略的統計了一番,眼下在場的人數最少也得有個兩萬來人。

要知道這會兒還是早上,很多人哪怕知道了這座市場開業的消息,可因為時間太早大部分消費者還沒趕過來,按照孫同的估計,市場開業的頭三天,平均每天這座市場都最少能夠接待十五萬消費者。

至於以後消費者的數量還能不能夠保證。

這事孫同到是不太擔心,還是那句話,這座市場的選址確實是有些說道的,從縣裏出發到這裏總共就十公裏的距離,哪怕如今這邊公交線路還沒通,縣裏的人想要過來都不是太難,關鍵是鎮上和縣裏已經把公交線路的事情給談好了,等以後這邊的公交車通了,孫同相信這地方肯定會變得更加繁華。

事實上眼下這座市場的問題並不在外界,而在於孫家村自己。

隨著新社區的一期建設完成,如今村民已經陸陸續續的都搬進到了新社區中,孫家村建起來的這座社區哪哪都好,別墅建的漂亮,道路修的寬敞,施工的過程中社區內的綠化都給安排上了,再加上遍布村裏各個角落的運動場和活動中心,村民對自己的新家別提有多滿意的。

這裏頭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交通了。

如今村裏的人想要去海邊倒是不難了,就一公裏的路程,走走也就到了。

可他們想要去市場,那可就困難了,距離比縣城到農貿市場的距離還遠。

很多人之前就已經找孫同反映過這個問題了,孫同考慮了幾天之後,最終決定還是決定拿出一筆錢,在村裏打造一個環從公交線路。

不過眼下公交車還沒買回來,所以村民想要到市場這邊,除了自己開車或是騎自行車以外,那就隻能徒步走過來了。

說起來這也是孫同自己的失誤,原本他就已經想到過這個問題了,隻不過這事他當時沒怎麼太放在心上,結果就拖到了現在。

好在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不難,公交車這東西又不是大船,隻要村裏掏得出錢買車根本就不需要去等,所以早幾天晚幾天村裏的人也不在意。

反倒是因為孫同把他們提的建議放在了心上,並大手筆的去購買公交車,這反倒讓村裏的人對孫同這位村長愈發的尊敬和愛戴了!

不得不說,原本的壞事如今反倒變成了好事,這對孫同而言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