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和書記他們並沒有在孫家村待太久。
這一次他們來孫家村一是為了見見孫同這個隻聞其名未見其人的牛人,並跟孫同聯絡聯絡感情。
畢竟這位不單單是他們轄區內的一個村子的村長,同時也是一位億萬富翁,見一麵他們不吃虧。
二是來看看孫家村如今的情況到底如何,這兩位還算是比較負責任的父母官,單單是從各種報告上看孫家村如何如何的,他們心裏沒有一個具體的概況,這次過來算是聊了一份心思。
三是為了關注一下孫家村農貿市場的建設進度,畢竟這項工程涉及到的利益可不少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最後就是關於孫家村招工的問題了,孫家村位於建山鎮東南區域,周邊共有四個村子,除了孫家村以外其他三個村如今的情況都不是很好,隨著孫家村向鎮上和縣裏申報的產業項目越來越多,鎮上的人已經計算過了,孫家村這邊很快就會出現用工荒,這不就給了建山鎮機會了嗎?
梁鎮長和齊書記兩人這麼一合計,就決定來孫家村這邊探探口風。
其實這事就算是鎮上不管,未來孫同也要和周邊的幾個村子談。
都是鄉裏鄉親的真要說起來也不是外人,元的不提就說孫家村南邊的小港屯,那可是孫同老媽馬舒榮的老家,如今孫同的外公外婆還有幾個舅舅可都還在那邊住著呢,你就說這關係進不進?
現實的情況就是,整個建山鎮旗下的十多個村子從祖輩開始就一直在彼此通婚,如今孫家村發了拉一把窮親戚這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五月,隨著農貿市場的冷庫全部安裝完畢,那麼距離市場開業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按照村委和村民之間的協議,農貿市場的攤位村子是不會免費發給村民的,是需要村民自己掏腰包購買的,正常來說這座市場哪怕是建在了農村,可因為地理條件優越這裏的攤位價格依舊不會太便宜。
可問題照顧村民,最終村委決定賣給村民的攤位按照一萬一個來算,至於市場裏的那些獨門小商鋪,則按照一個三萬的價格銷售。
這個價格對眼下的農村人來說並不算太便宜,但對孫家村的人來說那就相當是撿到了。
如果不是孫同規定,村裏每家每戶最多買兩個攤位的話,那估計僅憑孫家村的這幫人就能把這座大型農貿市場的攤子全給包了。
最終市場的兩千七百個攤位,單單是村家村內部就賣掉了1400個,同時市場內的商鋪也賣掉了300間,如果不算土地的價格的話,單單是這筆收入就足以磨平爭做市場的建設費用了,甚至還能富餘不少。
至於剩下的1300個攤位以及300間店鋪,村委會經過開會討論後決定,拿出來分攤給各村,隻不過這些攤位和商鋪的價格那可就不是內部價了,全都按照兩萬和五萬來賣。
原本按照孫同的想法,如果能夠兩年之內將這些攤位和商鋪全給賣掉,那就算是成功了。
可誰能想到,鎮上的人對農貿市場的信心那麼足,所有的攤位和商鋪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銷售一空。
事先誰又能想到僅僅隻是建了這麼一座市場,刨除掉各方麵成本後,孫家村能賺到四千多萬。
要知道這還不算市場的管理費和冷庫的租賃費用,那些錢每年下來同樣也不會少。
在得知了這個情況以後,孫同的爺爺和二爺那叫一個後悔啊,二老恨不得把自己的腿給拍爛。
要知道當初村裏不是沒打過修建市場那片地的主意,隻是當初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應該在那裏幹些啥,所以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這要是早點把市場給修起來,那孫家村這些年還能走那麼多人嗎?
“爺,這事你真沒必要後悔,就當初那情況你們就算是想建市場那也拿不出那麼多錢啊,另外您可別忘了,市場建起來以後那些攤位和商鋪還得往外賣呢,早些年大家哪能拿得出那麼多錢啊,這也就是最近這幾年大家夥的日子都好過了,所以手裏才能攢下點,您想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有道理是有道理,可拿地要是早些利用起來的話,咱們完全可以幹點別的啊,活人還能叫尿憋死?”
“爺,這事您這沒必要去糾結,現在這情況不就挺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