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兩闖杏山覓寶馬,三請金公造利器(1 / 3)

第三十四章 兩闖杏山覓寶馬,三請金公造利器

關羽見劉備問他,便疊起兩個指頭道:“由此北去五十餘裏,有座杏山,山上紮著一座綠林大寨。半月前,有兩名客商引著一夥伴當趕著三百餘匹馬從杏山前大道路過,被寨主銀槍陳貴帶著人馬下山,盡數擄去,囚在了山寨中。這些馬匹中不乏良駒。我欲趕往杏山,與陳貴曉之以理,索取那些馬匹以助軍用。”

劉備道:“好便是好,隻怕那陳貴不肯,兄弟要千萬小心才是。”關羽道:“我已打聽明了,那陳貴與陳茂有叔侄之份,往日,來往川中,做些買賣。近年來,見盜賊蜂起,買賣難做,便嘯聚得一班兄弟,做那打家劫舍的勾當。我與陳茂親如手足。量他也不會過份難我。”

張飛叫道:“你說的這些隻是馬匹的出處,那兵器到何處討得?”關羽笑道:“這兵器我也打聽到一個去處。就在那杏山西北四十餘裏,有一座金家崗,金家崗上有座鐵匠鋪,祖上八代打鐵為生,所造鐵器十分堅韌鋒利。到得日今鋪主金鑫手上,手藝更是爐火純青,不止能造些田中用具,且打得各般兵器。吹毛過刃,無有不斷,削鐵如泥,鋒利無比。”劉備道:“二弟已知得這等能人,豈不是皇天助我?”關羽道:“隻是這金鑫脾氣古怪,平素,他那鋪中隻是造些田頭用具,很少與人鍛造兵器。”劉備聞言,自語道:“若是這般個性,打造利器一事,實實有些為難。”

張飛叫道:“這有何難?隻我今日便去,應便罷了,不應,就將那金老兒也擄將來。”劉備笑道:“擄來他也不從,又將奈何?”張飛正待叫喚,關羽道:“大哥、三弟放心,我自有辦法說服金公。”言畢又道:“我此時別去,事畢歸來再聚。”叉手一揖,轉身走出門去。

關羽離開張飛莊上,調頭朝北一路疾行。行得約摸三個時辰,來到了一處山岔路口。左方,一條大路,路麵上布滿了灰塵。右麵,有條小道,道上鋪滿了碎石。

恰待駐足候那行人相問,鼻間突地湧來一陣淡淡的杏花香味。扭頭四顧,見這香味隨著陣陣山風從那狹窄路端飄來。心下暗忖:既有杏花香味,此處定是杏山無疑了。心念於此,便拿步朝著狹窄石路走去。翻過兩麵山坡,那杏花香味愈來愈濃。便將腳下一緊,大步朝前奔去。轉過四、五山嘴,來到了一座山下。關羽抬頭一看,見此山甚是奇異。它綿延起伏,狀若筆架,四遭陡峭,聳立在一巨大平疇之上。滿山杏花,燦若雲霞,山風拂過,落花似雨。山前,一條小道直達山頂。小道盡頭,高聳著一座箭樓。箭樓頂上,飄蕩著一麵皂色大旗。關羽心道:杏花山寨到了。便抬腿大步而上。不一刻,來到了半山腰上。此地頗為平坦,離那箭樓約摸七、八十步遠。恰待拿眼細看,突然“嗖”地一聲,一枝羽箭朝著關羽迎麵飛來。關羽急急將身一折,一展右臂,將那箭撈在了手中。抬眼一看,見三條大漢紅巾抹額,在箭樓上探出身來。關羽叉手道:“眾位兄長,某乃寨主令侄好友,相煩通個信兒。”內中一中年漢子回道:“你且在此稍候,我去去就來。”那漢子言過,轉身去了。

關羽抬眼細看,見那箭樓築在上山小道之上,樓下為山寨大門,門扇緊閉,現出四個鬥大白字:公道大王。這時,隻聽得鸞鈴聲聲,蹄聲得得,寨門大開,一騎良駒突出門來。隻見它通體火紅,高有六尺,長有丈餘,嚼環上置著一根皂色絲韁。它背上馱著一位大漢,身長八尺,全身掛皂,長得獅額虎腮。他背插五把短匕,手提一杆亮銀槍,騎在光背馬上。出得寨門,一抖絲韁,那馬突地一抬前蹄,直立起來,一聲嘶叫,山鳴穀應。關羽心道:好個猛士烈馬。候得那馬落下四蹄,恰好來到了關羽麵前。那漢喝道:“你這漢子,孤身一人來闖杏花山寨,可知我寨中的規矩麼?”關羽叉手道:“某不知。”那漢道:“知也罷,不知也罷,我且說與你聽。要上杏花山,隻有兩條路。一是請,二是闖。”關羽道:“何為請?何為闖?”那漢道:“是我的故親舊友,我便請他上山。若是生人,就得自闖上山。”關羽道:“如何闖法?”那漢將手中銀槍一抬:“先得贏我手中這杆銀槍,便算闖了一關。”又將胯下良駒一拍:“再將我這座騎降服,便算又闖了一關。”關羽見說,心下大奇,暗忖:怎麼這般規矩?也罷,我不如拿話先打探個清楚明白。便道:“爾後,還要如何?”那漢道:“就這兩關,若果闖得,我便以故親好友相待。”

關羽道:“我乃陳茂之友,可否免此規矩?”

那漢道:“既如此說,可有茂兒書信?”關羽道:“不曾帶得。”那漢道:“既不曾帶得,便休得多說。若要上山,就得闖此二關。”關羽見說,默然不語。

那漢道:“若果膽怯,你下山去吧,我也不為難於你。”關羽見說,心道:看來,隻有闖關一途了。便道:“某欲闖關,隻是手無寸鐵。”那漢道:“兵器麼,我這裏自有安排。”言畢,扭頭衝箭樓上喝道:“刀槍預備。”話未落音,隻聽“嗖嗖”兩聲,一把折鐵大刀和一杆紅纓長槍落在了關羽麵前。那漢道:“用槍也罷,用刀也罷,由你自挑。”言畢,將手中銀槍一擺:“休得多言,闖關吧!”

關羽無奈,便用那右腳一勾,將那刀勾起,握在了掌中。

那漢見了,便將座騎一催,一抖亮銀槍,“唰”地朝著關羽刺來。關羽藝高膽大,毫不驚慌,待到那槍近身,右足一蹬,倒縱出丈餘。那漢見一槍未著,便連連催動座騎,將那杆槍舞得靈蛇般抖動,槍槍直刺關羽渾身要害。關羽暗忖:聞名不如見麵,這陳貴果然使得好槍。便不敢大意,閃轉騰挪,隨著那槍翻來滾去。

那陳貴心下大奇:這漢子看來刀法平平,卻習得如此閃避之法。心念至此,手中槍便緩得一緩。關羽一見,疾疾將那刀一擺,落在了陳貴的亮銀槍上。瞬間,將那渾身真氣直達右臂,至那把折鐵大刀之上,陳貴頓覺雙臂沉重。他欲將銀槍抽回,哪知關羽那把大刀卻緊貼槍上,恰似索捆釘栓一般。陳貴心下大驚,急聚渾身氣力直達雙臂,將那槍奮力一挑。隻聽“叭嚓”一聲,將那杆銀槍碎成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