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聽罷關羽言語,默然麵麵相覷。過了盞茶功夫,從席間走出一人,年過六旬,銀須飄飄,他是隱居這山村的一名貢生。言道:“壯士來後,剪除惡賊,鄉鄰歡欣,我等已將壯士倚為靠山。今壯士離去,我等將有感日月無輝,有失父母之苦痛。望壯士萬萬不可離去。小老兒代眾人有求壯士了!”言畢,雙膝跪在了關羽麵前。
眾鄉鄰皆放下酒碗,紛紛跪倒在關羽麵前。齊聲叫道:“我等與壯士生死與共,今壯士自去,叫我等怎生舍得?”言畢,皆淚流滿麵,悲聲四起。
關羽慌得手足無措,忙扶那眾人起來。待扶得這人,那人卻又跪下,齊聲言道:“壯士若不依從我等眾人言語,我等便跪死地下。”
關羽無奈,言道:“眾位高鄰對關羽恁般看重,實則折殺我也。既如此,我也隻好陪伴了。”言畢,雙膝落地,跪在了眾人麵前。
李正從地上站起身來,至關羽麵前,言道:“賢侄 請快快起來!”
關羽道:“以眾位這般年紀,與我父母無二,關羽怎能托大起身,做那不孝之人?”
李正見說,衝眾人喊道:“眾位這般也非良法,若真心相留,不如先喝了這酒,爾後再行商量。”
眾人見李正如此說話,隻好緩緩站起身來。關羽這才立起。
此後,關羽席間再不提別去之事,隻是邀人喝酒吃肉。
眾人雖聞關羽離去之事傷感,便礙於關羽熱情,還是隨他相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不一會兒,又酒過三巡。眾人吃喝暢談,
一個個臉上便添上春色。關羽見眾人吃的興起,便喚夥計將那般獸肉皆切碎,一鍋兒煮了,用個大盤盛了,置於席麵之間,任那眾人隨意添加。這眾人見關羽如此豪放,越發大喝大嚼起來。
這頓酒直吃至太陽西下,待眾人搖搖晃晃,相辭而去,那暮鳥已然歸林。
關羽送走鄉鄰,轉身走進房中,掏出十兩銀子付了“壺中醉”店中酒資,又額外拿出五兩碎銀賞給廚子及店中夥計們,眾人千恩萬謝去了。
不一刻,那月亮從西山背後躍起,似一把銀鐮懸在空中。
關羽見作房中夥計多吃了兩碗酒,伏在桌上呼呼鼾睡,便將作房中大事小情寫下一紙,煩李正照管。寫畢,用顆石子壓在桌上。他本待與那李正打個招呼,又防眾鄉親聞訊相留惹出些麻煩。便來到李正門前,叉手行了一禮,就此別過,然後他背起包裹,提上大刀,順著那條河邊驛道進入山中,投那幽州涿縣而來。
且說關羽步行了約摸兩個時辰,來到了那雲頭崖上。經那夜風一吹,不覺酒力上湧,他見崖頂有一明鏡也似般青石,便疾步來到青石麵前,放下手中大刀,卸下身上包裹,又將腰帶解開,座在這板上歇息片刻。不意那腰帶剛剛寬鬆,那本《春秋》便從懷中落到了地上。他欲探身撿起,突地一陣風吹來,卷起《春秋》,竟自朝那崖下落去。
關羽不覺大驚,冒了來一身冷汗,將那酒也嚇得從身上毛孔中跑了出來。他心中暗忖:這要一《春秋》寄托著恩師番心血,卻怎地就讓它這般失去?若日後被人知得,傳揚開去,豈不是叫我落個不義之名?想到此處,心中甚是不安。
關羽舉步來到崖頭,探眼望去,見那穀中深不可測,崖壁陡崖,些許林木生長於上。不覺起了幾分寒意。欲打道下崖拿眼四麵張得一張,隻見那崖頭與四麵山嶺相連,連連綿綿,無窮無盡,即使繞下山腳,也不定就到得這麵崖底。如果那《春秋》不曾落至崖底,豈不又白白花費一番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