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食不語(3 / 3)

楚媛玉端著一碗粥,輕手輕腳的放置在劉秀麵前,嬌叱道:“九穗,小心點,不許撒在地上。”

“哎!”劉秀拿著筷子,點頭回道。心裏暖洋洋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覺得楚媛玉像他的母親。雖然母親長甚麼樣,他唯有從畫像上端看,但不知不覺之中,母親與楚媛玉的影像重疊了。

衛颯等幾名師兄心裏都在笑話劉秀,但飯桌之上不敢出聲。現在不是酒席,不能笑鬧,他們便互相使著眼色,擠眉弄眼的打趣著。

楚媛玉亦端著一碗粥坐在劉秀左麵,吃起來了。這讓劉秀心裏方生出來的好感蕩然無存,男尊女卑,男左女右,這都不懂!情何以堪,他再次下決心,定要做道士去,還是不娶婆娘的那種道士。絕不做皇帝身邊,那些會房中術的道士。

此時的“道教”興盛猖獗,門派也是百花齊放,有求仙的,如嶗山道士。有練武的,如“武當”“崆峒”“峨眉”。也有教習貴勳弟子修煉房中術的“三峰派”道士,甚多富貴之家,皆信修煉流道教,便是看中此中學問。漢武帝時的淮南王劉安,便著書立作,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這是倡導道家學說的曠世巨作,裏麵就有甚多篇幅,書寫道家房中術的修煉。故此道教門派不同,教義絕不相同,有的道教門派,三妻四妾隨便娶。甚至有亂性的歪門邪教,也披著道教的外衣,“五鬥米教”就是此類教派。

劉秀算是出生高貴,有皇家血統的富家弟子,雖說不是長子嫡孫,然而在大漢朝的推恩令之下,以後也能做上小地主。他家教甚嚴,吃飯食不語。與其他幾名嘴裏含著一口粥,尚在嘰嘰喳喳說笑不停的人,截然不同。邊上陰興隔著一桌取笑於他,陰識在與他說話,劉秀皆當耳旁風,低頭吃粥,一句不搭。

楚媛玉江湖女子,哪懂得這種道理,瞧見劉秀裝腔作勢,分外惱怒。心想:你的嘴尖牙利,為何人家取笑你我,亦不幫她出頭。楚媛玉胳膊肘一抬,頂了劉秀一下,說道:“九穗,人家在與你說話呢,你為何裝腔作勢,不回答呢?”

劉秀無奈,放下碗筷,坐得筆直,朗聲道:“孔子語: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小孟嚐以聖人做榜樣,尊師重道,豈能忘了禮數。”

楚媛玉所說聽不大懂,但也心花怒放,原來劉秀尚能“之乎者也”,將來定能高坐於朝堂之上。而她豈不是成為浩命夫人。

亦在一旁悶聲不吭的劉玄,覺得該說幾句,表揚劉秀,便是在說他自己嘛。他放下筷子,感慨歎息道:“十三師弟,說得真好,讓十師兄宛如回到學堂,聆聽先生的教誨,惟日孜孜,無敢軼豫。好啊,說得太好了。”

劉秀站起身,俯下腰,拱手道:“十師兄,說得更好,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十三師弟受教了,劉秀一生銘記十師兄的教誨。”

劉秀與劉玄互相吹捧對方,臉上放著光彩,定要望自己臉上貼金。讓在場的江湖客,啞口無言,暗自慚愧,少讀幾天聖賢書,雖聽得明白,卻道不清啊。

衛颯兩碗粥下肚,站起身子前去盛第三碗粥,哼一聲,說道:“兩個小馬屁精,這麼小,便互相吹捧起來。待到進了邙山學府,趙師娘,定會被你們兩小子捧死,我們這些師兄,定會做你們的牛馬,漫長的冬天怎麼熬啊。”

衛颯等幾名師兄心神不由得回到小時候,師娘趙尤婷高大魁梧的身軀,威嚴挺立在冰雪覆蓋的最高峰“翠雲峰”上,虎著臉,手裏的皮鞭“啪啪”作響,而他們背負著重物,往山頂攀爬,督促著他們第一堂早課,誰若是慢下來,定然是一鞭子,逃不了,好命苦啊。

嚴光聽不下去了,喝道:“你們這些小子,一頓早飯,尚且要搞出花樣經,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他一擺出大師兄的氣派,師弟們立刻閉嘴,呼呼吃食聲不絕於耳,眾人在食不語之中,吃完早飯。